江南尽是山水地,君子固求仁知名。
可怜尘土不到眼,只有云泉相伴清。
人间扰扰知何在,日暮悠悠空斗行。
明月一栏风一枕,醉乡犹可过浮生。
宗人宅仁知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宗人宅仁知阁》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李觏:
作者简介:李觏,字泰伯,宋建昌军南城人,世称盱江先生、直讲先生等。他是仁宗庆历二年的“茂才异等”进士,但未获成功。后来与范仲淹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共同拥护“庆历新政”。他提倡儒学,重视农业生产,有《直讲李先生文集》流传于世。
诗歌原文:江南尽是山水地,君子固求仁知名。可怜尘土不到眼,只有云泉相伴清。人间扰扰知何在,日暮悠悠空斗行。明月一栏风一枕,醉乡犹可过浮生。
文学风格:这首诗体现了李觏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他用“江南尽是山水地”开篇,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地方。接着,“君子固求仁知名”表达了他对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视。最后,“醉乡犹可过浮生”传达了他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李觏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这种情感反映了他的儒家思想,即通过道德修养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特别是“江南尽是山水地”一句,既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文化影响:李觏的诗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思想观点。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
《宗人宅仁知阁》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和生活态度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哲学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李觏的个人经历、思想理念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