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游丹霞有怀归之意

暂时来访道家流,肯伴烟萝滞一丘。
为忆长安瞻日下,欲寻蓬岛向鳌头。
陶潜醉后虽眠石,王粲忧多更上楼。
宣室岁馀虚席在,青山何路更重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游丹霞有怀归之意》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觏(995年—1005年),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尤以描写自然景观著称。
  1. 诗词原文
  • 暂时来访道家流,肯伴烟萝滞一丘。
  • 为忆长安瞻日下,欲寻蓬岛向鳌头。
  • 陶潜醉后虽眠石,王粲忧多更上楼。
  1. 诗意解析
  • 暂时来访道家流:此句表明诗人虽然暂时停留在此地,但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对道教的敬仰和追求。
  • 肯伴烟萝滞一丘:这里的“烟萝”可能指的是山中的雾气或藤萝植物,诗人愿意在这宁静的自然中暂留,不愿离开。
  • 为忆长安瞻日下:诗人回忆起在长安的日子,那里的阳光明媚,而现在只能在远处仰望。
  • 欲寻蓬岛向鳌头:蓬岛和鳌头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诗人渴望能够追寻这样的理想之地。
  • 陶潜醉后眠石:借用陶渊明醉酒后眠于岩石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粲忧多更上楼:王粲因为忧虑过多而多次登高望远,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诗人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的心情。
  1. 赏析与评价
  • 思想内容:《和游丹霞有怀归之意》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艺术特色:李觏的诗风简洁明了,直抒胸臆,语言朴实无华而又富有韵味。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丹霞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李觏的《和游丹霞有怀归之意》不仅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