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警戒

慎言浑不畏,言出患常随。
须信机枢发,难容驷马追。
三缄事可见,两舌业当知。
口是起羞本,愿君且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咏警戒》是宋代诗人吴处厚所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人非莫举扬: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应当保持谦逊,不应该张扬自己。
  • 万事且包荒:提醒人们要有包容之心,对待万事万物都要有一颗宽广的心。
  • 殿上便犹掩:比喻在高位或重要场合时,人们往往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
  • 车中吐不妨:暗示在私下或非正式场合时,人们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在他诚所短:指出他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
  • 于己有何长:反问自己是否有什么长处可以依赖。
  • 须是常规检:强调需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
  • 回头自忖量:鼓励人们在做决定前要深思熟虑,回头再评估自己的选择。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八咏警戒》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强调了事物的本质和真实的价值,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持有的态度。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此个如端的”开篇,将事物的真正性质与表面的相似性进行对比,使得主旨更加突出。整首诗语言简洁,但意味深长,给人以警醒和启示。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八咏警戒》,又名《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是宋代诗人吴处厚所作。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法制和个人修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期望。
  1. 文学价值
  • 语言风格:《八咏警戒》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人生智慧。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和学习。

《八咏警戒》作为一首简短却含义深远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