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蜜渍荔枝寄远

远谪南闽食荔枝,始知图记不予欺。
欲将千颗封题去,无那三朝色味移。
蜜渍仅能存典则,日乾愈更失珍奇。
欲知妙质为何似,甘露明珠绛縠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以蜜渍荔枝寄远》是北宋末诗人李纲的作品,而非南宋的文学作品。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南闽(今福建一带)食荔枝时的感受。

李纲,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北宋末政治家。他的仕途并不顺遂,曾因政治斗争被排挤,但晚年仍力图恢复失地。李纲的诗歌多涉及政治、哲学及自然景观,尤以描写自然景色见长,其诗作中常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

《以蜜渍荔枝寄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身处异乡时对于家乡美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欲将千颗封题去,无那三朝色味移”描绘了诗人渴望带回千颗荔枝的心情,但无奈时光流转,即使经过蜜渍处理,荔枝的色味也难以保存。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以蜜渍荔枝寄远》不仅展现了李纲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李纲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态度。

《以蜜渍荔枝寄远》是李纲创作的一首表现他对故乡思念的诗歌,通过对蜜渍荔枝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美德的尊重。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