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申伯叔易小饮

上客相从称玉觞,楚天杳杳湛清光。
紫茱黄菊有佳色,白蟹赪鳞聊共尝。
自哂三朝为逐客,常于九日旅殊方。
十年往返成何事,赢得萧萧满鬓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与申伯叔易小饮》是北宋末年政治家李纲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九月九日重阳节与友人相聚,饮酒赏菊的愉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纲(1083-1140),北宋末年政治家。字伯纪,初为邵武人,迁居无锡。他历任监察御史、太常少卿等职,在靖康元年力主迎战金兵,反对迁都,后因被排挤而罢官。晚年虽屡疏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仍致力于政治活动。
  1. 诗作原文
    上客相从称玉觞,楚天杳杳湛清光。
    紫茱黄菊有佳色,白蟹赪鳞聊共尝。
    自哂三朝为逐客,常于九日旅殊方。
    十年往返成何事,赢得萧萧满鬓霜。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九日与申伯叔易小饮》通过“紫茱黄菊”与“白蟹赪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 情感真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时刻的珍惜,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怀旧之情。
  • 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哲思。

李纲的《九日与申伯叔易小饮》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邃哲理和历史思考的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个人命运、友情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