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火虽中气未清,箑频□倦若为情。
峰云不动林烟热,正为蜩螗作沸羹。
苦热二首
介绍
《苦热二首》是宋朝时期姜特立的作品。
《苦热二首》的作者是姜特立,这是一首宋代时期的诗词。姜特立生活在一个文学鼎盛的时代,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夏日酷热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
注释: 夜火虽然已经点燃,但是中暑的气机并没有清散,我频频地扇风却依然感到疲倦。山峰上的云彩没有移动,树林中升起的烟雾仍然炙热难耐,正是蝉鸣的声音在锅里做着沸腾的羹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酷热天气的诗作。前两句写诗人在酷热的天气下,不得不频频扇风,但感觉仍不凉爽;后两句通过描绘山峰上的云雾和林间烟雾的景象,来渲染夏日的酷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天的炎热和闷热
【注释】 (1)秋阳:秋季的阳光。昼长:白天的时间很长。不可度:指时间无法计算,即难以度过。重裘:厚厚的棉衣。 (2)何当:何时能够。急雨:猛烈的雨水。洗:洗涤。天地:宇宙、世界。九州:泛指南方九个州郡。 【赏析】 此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写夏日的酷热难耐和对及时降雨的渴望。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严谨,语言简练,富有民歌特色。 首联“苦热二首”表明了诗人在酷暑中的心境与感受
诗句: 天地无情处,青林不动时。 注释: 天地:自然;无情:冷漠、无情;青林:绿色的树林;不动时:静止不动。形容炎热的天气下,自然界显得异常宁静和冷静。 译文: 天地间没有一丝温情,只有绿色树林静静伫立。 赏析: 此句描绘出一种极端的热力之下,自然界的静谧。在如此酷热的环境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得格外沉稳和冷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这种酷热更显难耐
``` 寸炬已如灼,积冰殊未凉。 御寒终有具,治热更无方。 坐溜午时汗,狂寻子夜浆。 如何得邹律,吹下九秋霜。 注释:就像蜡烛的光芒一样明亮炙热,而堆积的冰却似乎并没有因此而融化。虽然我们有各种御寒的工具,但面对酷热,却感到束手无策。在烈日照射下的午后,我因汗水浸湿衣服而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在深夜里也忍不住寻找清凉的饮品来解渴。如何才能像古代的邹衍那样,能够吹拂出秋天的凉爽呢? 赏析
注释: 苦热二首:诗人借写自己对炎热的感受来比喻社会。 示病:病中。 刘松殊(shū)不饮:刘子羽从不喝酒。刘松,字子羽,南朝梁代人,曾任侍中。 烁燔(shuò fán)汗眩兀如痴:形容热得汗水直流,头昏目眩得像醉了一样。烁,同“铄”,光耀。燔,烧。兀如痴,形容神志迷乱,恍恍惚惚的样子。 尘嚣(xuāo):尘土和喧哗声。堀堁(jué):山崩裂。东山:指东晋谢安。扇,动词,摇动。叔度,指东汉的黄宪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 “越吟吴咏两参商”,这里的“越”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即战国时期的楚国。“吴”则是指春秋时期的吴国。“两参商”指的是两个国家,即越和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诗歌相互呼应,如同参商二星一样,相隔遥远却又彼此映衬。 第二句 “我那皋原侬水乡”,这里的“皋原”指的是水边的高地
注释: 1. 旱忧民物热忧身:因干旱而忧虑百姓的生活,又因天气炎热而担忧自己的健康。 2. 独卧虚堂老病人:独自躺在床上,形容身体虚弱,像病人一样。 3. 态似儿童欣水石:形容自己像孩子一样喜欢玩水和石头。 4. 情如野客懒衣巾:形容自己像野客一样懒得整理衣服和头巾。 5. 云中树色披图幻:形容树木的景色如同画卷一样美丽。 6. 山下泉声入梦频:形容泉水的声音如同梦境一般悠扬动人。 7.
苦热二首 若岁大旱今真逢,狂魃骄舞生炎风。 注释:如果今年遭遇严重的干旱,那么现在才真正遇到了。狂魃(bá)骄舞,指肆虐的热浪像狂暴的鬼怪一样在烈日下舞动,生出炎热的风。 云霓数日无片影,罗火太阳同一宫。 注释:连续数日,天空中的云朵都没有出现,好像太阳和月亮都躲在了宫殿里不出来。 虚堂坐我独心静,涸野悯农皆力穷。 注释:我在空旷的堂屋里坐着,心情平静;那些干枯的田地里的农民,都在用力挣扎
注释:天宫的金子尚且隐藏,人间炎热并未消减。 皇宫里的恩赐,却像玉井一样深不见底,人们翘首以待凉风的吹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叹炎热天气的诗。“天上金犹伏”,天上的金子也藏不住热浪,比喻炎热无比;“人间暑未消”则说明人间酷暑难耐,暑热依旧。 “宫恩无玉井,翘首待凉飙”中的“宫恩”指皇宫的恩惠,“玉井”指皇宫中的一口水井,井水清冽甘甜,常被用来解渴,这里指皇宫的清凉泉水可以解热
注释: 逃暑非河朔,每愁触热行。 已应秋气近,稍稍入蝉声。 逃暑不是河朔地区(河朔是黄河以北的古地名),我常常因为炎热而苦恼,不敢在太阳下行走。 已经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了,蝉鸣声也渐渐响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炎炎,苦热难耐的古诗。首句"逃暑非河朔,每愁触热行",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苦闷心情——他不想在烈日炎炎下行走,想要逃避这酷热的夏天。"已应秋气近,稍稍入蝉声",则通过描述秋气渐浓
苦热二首 旱魃骄相妒,沉雷闭不流。 冰销茗碗碧,树失寒林幽。 愿入虚无国,思乘浩荡舟。 金茎还有否,空向日边愁。 注释: 1. 旱魃骄相妒:形容旱灾带来的严重干旱和炎热,使大地干涸,如同被嫉妒的旱魃所折磨。 2. 沉雷闭不流:指雷声沉闷,雨水无法下泄,天气异常闷热。 3. 冰消茗碗碧:指茶水在高温下逐渐蒸发成水汽,使得茶碗变得碧绿如冰。 4. 树失寒林幽:形容树木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显得萧瑟而幽暗
【注】苦热:形容酷热。二首:指两首诗。 暑气夕相缠,繁云毒热煎。 万方同鼓铸,赤地若扬烟。 注释:暑气在傍晚时相互缠绕,浓密的乌云将炎热笼罩。各地都像鼓风一样吹拂着暑热,使大地如同升起烟雾一般。 骨肉都成碍,衣冠意可捐。 所嗟凭两翮,不及溯风鸢。 注释:连肉体和骨骼都被暑气所阻碍,衣服和冠帽也被热浪所影响。只有凭借双翅飞翔的鸟儿才能逃脱这炙热的天气。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