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泽民见寄

长年扰扰走红尘,今日方还自在身。
行处湖光侵杖屦,坐来山色照衣巾。
敢希寄傲陶元亮,且学躬耕郑子真。
犹恐风烟劳顾揖,未能终日作闲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陈泽民见寄》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背景:吴芾的这首诗作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创作的,可能与他对陈泽民的深厚友谊以及两人之间的交往有关。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通过书信往来表达彼此的思想情感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吴芾的这首诗可能是在收到陈泽民寄来的信之后所作的回应,或者是在两人会面后的一种情感抒发。

  2. 诗歌内容:首句“涉世真堪笑”,通过幽默而略带讽刺的口吻,道出了对人世间种种现象的观察与感受。诗人以一种轻松的态度来面对世间的纷扰,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于个人理想的执着。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自己的职业地位虽然不高,但内心追求的是崇高的道德理想。他并不因为自己的职位卑微就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是要从旧有的知识出发,创造出新的业绩。最后两句“忽来书劄情何厚,细读诗篇句更雄”则表达了诗人对陈泽民来信的感情深厚,以及在阅读对方诗作时的激动和赞赏。

  3.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4. 诗歌风格:吴芾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和对生活美好的感悟。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此外,吴芾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和陈泽民见寄》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