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简释奠学宫

奠币儒宫已告虔,城楼远想独悠然。
阴阴古木回潭外,渺渺平芜落照边。
野色向人聊妩媚,筇枝入手自轻便。
兴来不暇寻思懒,酒后狂歌定几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简释奠学宫》是沈与求的一首古诗,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在登北城眺望时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介绍:

  1. 作者简介:《行简释奠学宫》的作者沈与求,字梦予,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2. 诗句原文:诗的前两句“奠币儒宫已告虔,城楼远想独悠然”描绘了诗人在祭祀仪式完成后登上城楼,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而后两句“阴阴古木回潭外,渺渺平芜落照边”则具体描写了城楼上所见之景,树木环绕着潭水,远处的平原上落日余晖映照着一片宁静。
  3. 诗歌背景:《行简释奠学宫》作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当时作者沈与求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迫离开京城,流放至黄州,此诗即是他在流放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4. 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朴素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自己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行简释奠学宫》不仅是沈与求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沈与求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北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