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潇湘客,不厌潇湘游。二水相会处,下有白蘋洲。
洲上多美竹,出没清浅流。森森百顷青,玉簳长与修烟浮。
岁久无人采,往往半折古岸头。坡陁上下不知际,直接九疑千古愁。
当时古人相会处,至今作亭在林幽。最爱苦雨时,吾尝棹轻舟。
乐与渔人相往返,其意岂在网与钩。由来古人能放达,何必傲王侯。
洛阳公子有佳致,落笔直与造化侔。方拿抨图止数尺,写出潇湘千里秋。
南山老夫谢世故,一榻静卧如浮沤。遣使持书远相示,欲与老夫醒病眸。
老夫困瘁不知报,世上谁为王子猷。
走笔奉酬伯昌示潇湘烟竹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走笔奉酬伯昌示潇湘烟竹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边远的柳州。他的诗歌作品以抒情为主,兼有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题材,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富有哲理意味。《走笔奉酬伯昌示潇湘烟竹图》便是他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诗的内容大致是:诗人在接到好友伯昌赠送的《潇湘烟竹图》后,感慨于画中景物的幽静美丽,遂作此诗以答谢。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又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通过描绘潇湘烟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该诗的部分内容:
悠悠潇湘路,烟竹绿参差。
清风吹叶响,白日映林辉。
山深人迹罕至,溪水潺潺流不息。
独立桥头望断肠,思忆往昔情难寄。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它不仅展示了柳宗元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