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北山望白石烂

欲寻白石烂,故开北山路。
所向虽似殊,吾真得孤屿。
容与水上云,娑罗月中树。
胜意已自适,何必方舟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开北山望白石烂》是宋代诗人沈辽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沈辽,字叡达,杭州钱塘人,以兄任入官,监寿州酒税。宋熙宁年间,沈辽历任审官西院主簿、监明州市舶司及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因事下狱,流永州,徙池州,筑室齐山名“云巢”,杜门不出。工文章,雄奇峭丽;尤长歌诗,趣操高爽。著有《云巢集》十卷。

  2. 诗歌原文
    欲寻白石烂,故开北山路。
    所向虽似殊,吾真得孤屿。
    容与水上云,娑罗月中树。
    胜意已自适,何必方舟渡。

  3. 诗词鉴赏:《开北山望白石烂》是沈辽晚年隐居时期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诗人欲寻找白石烂(一种传说中的珍贵石头),于是开启北山路,但最终找到的却是孤零零的岛屿。诗人在岛上悠闲地欣赏水上的云彩和月中的古树,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心境表明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4. 文学价值:沈辽以其独特的诗歌成就,在宋代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开北山望白石烂》不仅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开北山望白石烂》不仅展现了沈辽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沈辽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