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赋牡丹。主人以谤花,索赋解嘲

翠盖牙签几百株,杨家姊妹夜游初。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闲小立,困相扶,夜来风雨有情无?愁红惨绿今宵看,却似吴宫教阵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赋牡丹》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

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生平经历: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作品背景

《鹧鸪天·赋牡丹》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收录于他的诗词集《东坡乐府》,属于宋词中的婉约派风格。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对牡丹花的赞美和咏叹之情,并以讽刺的态度回应了一位批评家对其所写的牡丹诗篇。

作品原文

鹧鸪天·赋牡丹
主人以谤花,索赋解嘲。
莫嫌桃李无颜色,且看芙蓉有异香

注解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宾光「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子京之作。

几百: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数百」。

「杨家姊妹夜游初。五花结队香如雾」句:《旧唐书·卷五十一·〈后妃列传·玄宗杨贵妃传〉》:「(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天宝)十载正月望夜,杨家五宅夜游,与广平公主骑从争西市门。」唐·李浚《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呼木芍药,本记云禁中为牡丹花。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沈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子弟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宋·苏东坡有《虢国夫人夜游图》诗:「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馀泪痕。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却似: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恰似」。

吴宫教阵图:《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子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