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 南剑双溪楼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
叹息。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飞鸟外,晚烟碧。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瑞鹤仙·南剑双溪楼》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于作者贬谪黄州期间。

作品原文

瑞鹤仙

南剑双溪堂。一株梅、曾看雪里开花。东坡先生去后,更无人赋新诗。
问当年、何事重来?但绿阴青壁,苍苔白石,流水空矶。惟有山前,暮云佳处,烟树高低。

作品注释

  • 南剑双溪堂:位于黄州城北的西门外(今湖北武昌区),是苏轼贬谪期间所居之处。
  • 东坡先生去后:指苏轼离开此地。据《宋史·卷三百六十六》记载,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十五日,苏轼由杭州通判改任

注解

瑞鹤仙:词牌名。《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高平调」。此调始见于周邦彦词。南宋·王明清撰《玉照新志·卷二》载,其父王铚云:「美成以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自杭徙居睦州,梦中作长短句《瑞鹤仙》一阕。」各家句读出入颇多。双调,一百二字,前阕七仄韵,后阕六仄韵。凡三个,第一格起句及结句倒数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后阕增一字。

「南剑双溪楼」: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南剑」误作「南涧」,《花庵词选》作「题南剑双溪楼」。

南剑:州名。十国闽王延政置镡(Xín)州,南唐曰剑州,宋改称南剑州,属福州路。元改延平府。

双溪楼:在南剑州府城东。《弘治八闽通志》:「延平府,负山阻水,为七闽襟喉。剑溪环其左,樵川带其右。(宋·余良弼《双溪楼记》:七闽号东南山水佳处,又延平冠绝于他郡云云。)二水交流,……佔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宋·黄裳《双溪阁致语》:襟带高下,瓯闽佔溪水之雄;舟车往来,延平当水陆之会。)」宋·张元干有《风流子》词,题云:「政和间过延平,双溪阁落成,席上赋。」

「舟人好看客」句:五代·王定保《唐摭(zhí)言·卷十三·〈张祜(Hù)·回令〉》:「令狐赵公镇维扬,处士张祜尝与狎宴。公因视祜改令曰:『上水船,风又急,帆下人,须好立。』祜应声答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倚拖。』」

山林鐘鼎:喻放情园田及热衷功名富贵。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一》诗:「鐘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山林,借指隐居;鐘鼎,指富贵。

「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句:《晋书·卷七十三·庾亮传》:「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徐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