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甲如荼护此台,玉颜憔悴锦帆来。
一蹊香草无蜂过,千里空葭有雁回。
响屧藓埋丹凤迹,缕衣花变粉蛾灰。
谁知子夜歌残日,树满西山似绿苔。
采香径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采莲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缯甲如荼护此台,玉颜憔悴锦帆来。 - "缯甲"指的是华丽的战袍,这里比喻为保护着这个台子的华丽装饰。"护此台"意味着这些装饰是为了保卫这个场所。 - "玉颜"指的是美人的容颜。"憔悴"形容容颜枯瘦、精神不振。 - "锦帆"指用锦做成的船帆,通常与水上活动有关。 2. 一蹊香草无蜂过,千里空葭有雁回。 -
【注释】 馆娃宫: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南,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的宫殿。香山:即香积寺,在江苏苏州西南虎丘山上。画舸、红袖、芙蓉:皆以色彩艳丽之物作比托,形容女子之美。 【赏析】 此诗为游览苏州虎丘而作,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虎丘山之胜,后两句写虎丘水之幽,以动衬静,以声衬色,生动逼真。 “采香径”三字点题,表明作者要写虎丘的景色。“馆娃南面即香山”一句交代了虎丘的地理位置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采香径: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采摘香气四溢的花卉的画面。"采芳"指的是采集花朵,这里的“芳”指的是花香;"晨妆"则是指早晨化妆,这里可能暗示着采摘的时间是在早晨。 2. 零露湿罗裳:这句描绘的是采摘后衣物被露水打湿的情景,"罗裳"是一种质地轻薄、有花纹的衣物,"零露湿"形象地描述了露水落在衣物上的样子。 3. 种徙山中品,熏传海外方:这两句可能是描述种植和制作香料的过程
注释: 采香径:在苏州市西南有采香径,是古代文人墨客游玩的地方。 一摘复一摘,蝶引蛾眉走:采摘时一次又一次地摘,蝴蝶引导着蛾儿飞舞。 采之欲遗谁,吴王开笑口:采摘的花朵想要送给谁呢?吴王(指西施)会露出笑容。 金粉歇苏堤,五湖渺秋水:金色的花瓣落在了苏堤上,五湖的水在秋天显得更加辽阔无际。 千载朔风流,人去香留否:千年来风吹草动都带着梅花的香味,人已经离去了,这香味还会留下吗? 赏析:
采香径(其一) 香山曲径采蘼芜,如绘西施拾翠图。 碧蘸罗裙春意透,红黏绣屧美人扶。 东风草长飞蝴蝶,南国花秾引鹧鸪。 十里芙蓉城外路,麋台游遍胜姑苏。 注释: 1. 香山曲径采蘼芜,如绘西施拾翠图。 - 香山:指著名的风景区,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附近。 - 蘼芜:一种香草,也泛指花草,此处借指采集的花草。 - 如绘西施拾翠图:形容采集的花草美丽如画,宛如古代美女西施在野外采摘鲜花的情景。
采香径 半湾流水漾清波,流尽兴亡局几多。 并越无谋机已失,采香有径事非讹。 空馀夹涧桃千树,安得登山屐再过。 剩有梅花堂畔月,当年曾照美人歌。 注释: - 采香径:指一条通往香气扑鼻的花园的小径。 - 半湾流水漾清波:描述小溪的清澈和平静。 - 流尽兴亡局几多:表达时间的流逝以及历史的变迁。 - 并越无谋机已失:表示过去的计谋已经失效。 - 采香有径事非讹:说明小径依然存在,但事情已经不同了。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历史兴衰,感叹时光流转的诗。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采香径 - 描述一个人在花间漫步,寻找花香的情景。 霸业夫差误色荒,江山凭眺感兴亡 - 这里用“霸业夫差”暗喻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如吴王夫差,他们在国家兴盛时,却因沉迷女色而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导致后来的灭亡。 采香剩有当年径,响屉难寻旧日廊 - 这里指的是在花间漫步,寻找曾经走过的道路和走廊,但已经很难找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作答。注意结合注释和诗中关键词来理解诗意。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消灭了吴国。诗人用“卧犊”暗指越王,“芳草”暗指吴宫采香女。“应怜箭泾畔”,是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灭吴,为报吴王之仇,在箭泾边射杀了吴王。诗人以此典故抒发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答案】 ①越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