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于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于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支鼎铛脚。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鄱阳湖
相关推荐
【注释】 1. 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2. 东南境:指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地区。 3. 三十六万顷:表示面积很大。 4. 我昔乘槎(chá):古代传说中,有一根木筏漂浮在大海中,船上的人用竹签测量湖水的深度,称为“乘槎”。 5. 眇视天溟坎井:意思是说从高空俯瞰大地,就像看着一口水井一样。 6. 浪何为而起于青云之底:意思是说波浪为什么会出现呢? 7.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识记和积累相关的知识,还要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本题是一道古诗文阅读的综合考核题,涉及炼字、手法、内容、主题等各个层面,试题将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情感综合起来分析。“鄱阳湖”的译文是:凄凉悲凉的鸿雁来时,辽阔的水面上鱼龟都潜藏蛰伏。雷霆声中击鼓结束战斗,星斗满天映湿了长夜。波涛翻起渔火碎裂,月落村舂催促不停
鄱阳湖 三江汹汹开天地,楚尾雄湖流至今。 十月波涛孤雁渺,五更风雨独龙吟。 蠙洲门对维舟夕,庐岳风高堕影深。 欲典鹔鹴浇磈磊,把杯翻动济川心。 注释: 1. 三江汹汹开天地:指的是长江、岷江、赣江这三江水势汹涌,共同开创了这片天地。 2. 楚尾雄湖流至今:指的可能是位于中国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它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湖泊。 3. 十月波涛孤雁渺:描绘的是鄱阳湖在十月时的壮观景象
【注释】 1. 浅原垂禹贡:浅原指湖边低洼之地,垂指的是下垂。垂是下垂,这里指湖泊的波面。禹贡是夏代的一种地理行政区划。禹在治水时,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每州分设诸侯国,各诸侯国之间以山川河流为界。 2. 巨浸列周官:巨浸是指大湖,周官是中国周朝的官制。周朝有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其中就有掌管水利的官,所以“巨浸列周官”就是指大湖被分成若干区域,由不同的官员管理。 3. 浪飐孤山动:飐是风吹动的意思
【注释】 居:居住。沧海曲:大海弯曲处,比喻偏僻之地。观(ɡuān):观看。入云天:直上青天。番君庙:指古时鄱阳湖边有一座番君庙,相传为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所建。邬子船:古代的一种船只,用木头做成。草封:草丛覆盖。没:淹没。波合:波浪相接。起中:指船从水中扬起的波涛。 【译文】 我住在大海弯弯曲曲的地方,观看大水奔腾直上青云。 夕阳斜照在番君庙上,西风吹过邬家小船。 草木把高岸都遮盖住了
这首诗描述了鄱阳湖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泽国东南大:鄱阳湖是一个广阔的湖泊,位于江西省东部,是东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2. 星躔吴楚分:这里的"星躔"可以理解为天空中的星辰,而"吴楚"则指的是古代的吴越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分"字在这里可能表示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
鄱阳湖 吴人归古渡,湖水接天开。 一夜南风起,扁舟万里回。 波漂星子县,云没大孤台。 却望苍茫里,匡庐秋色来。 译文: 在鄱阳湖畔,吴地的人们回到了古老的渡口。湖水与天空连成一线,仿佛连接到了天际。 突然一阵南风吹来,我驾驶着扁舟,开始了漫长的航行。 波涛上扬,星子县的轮廓变得模糊,大孤山的山顶也隐去了踪影。 回首望去,只见那遥远的苍茫之地,传来了匡庐山脉秋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基所作,表达了他在鄱阳湖边所感受到的美丽景色及其深沉的情感。 第一句“欲向匡庐卧白云”,描述了诗人想要躺在庐山的白云之上的愿望。匡庐,即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第二句“官亭水色尽氤氲”,描绘了官亭周围水域的美景。氤氲,形容水气弥漫的景象。这句诗通过描写官亭周围水域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中“鄱阳湖”即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中国长江中下游南岸,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中国第二大湖,也是世界第四大淡水湖。该湖是江西、湖南两省的界湖,属赣江水系。1985年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鹤的自然保护区。 【答案】 诗句:鄱阳湖(在江西省) 译文:鄱阳湖位于江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