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郊诏下半年前,正是咸淳第二年。
执玉奉璋来万国,息烽归马静三边。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相关推荐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其五 诗句: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其五,作者为宋代诗人周密。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南 郊 庆 成 号 口 二 十 首 · 其 五 亲郊诏下半年前,正是咸淳第二春。 执玉奉璋来万国,息烽归马静三边。 注释与翻译: - 亲郊诏下半年前:皇帝亲自举行郊祀仪式,这通常发生在一年的中旬之前。 - 正是咸淳第二春:咸淳是宋末的一个年号,这里指代南宋时期。第二春指的是第二年的春天。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别殿斋居极敬严,外庭职祭亦精虔。 事天以实无科扰,应办全支内帑钱。 注释与赏析: - 南郊:指的是古代帝王在京城南郊进行的重大礼仪活动,如祭祀天地神灵等。 - 庆成口号:即庆祝南郊仪式成功完成的诗歌。 - 别殿斋居:指在南郊仪式期间,皇帝和官员们居住的特别建筑。 - 斋居:特指为祭祀而进行的斋戒。 - 极敬严:表示极端的尊敬和谨慎。 - 外庭职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可以从修辞、用典、表现手法等几个角度进行赏析。 “上界钩陈护属车”,句意为:皇上所驾御的车驾已经接近了终点,鸣鞭声已急。上句写銮舆临近终点,下句写銮舆临近终点,鸣鞭声更急。“钩陈”,指帝王的车驾。“属车”,指天子出行时随从的车。这句的意思是:皇上所驾御的车驾已经接近了终点,鸣鞭声已急。 “绣衣卤簿列旌旗”,句意为:皇帝的仪仗队伍已经排成行列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五年(778年)正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的。当时他担任左拾遗,与李林甫不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诗人对唐肃宗的庆成之宴,有很深的印象,因此作了二十首《南郊诗》,以表达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其一: 行门赞唱似吹笙,号诺连珠绕禁城。 五使按临严柝静,夜深初听警场声。 注释: 行门赞唱:指朝廷官员在南郊祭祀时的赞颂之声。 吹笙:古代乐器之一,声音优美。 号诺连珠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和气排冬午夜春,列星呈瑞午阶明。 千官执玉萧芗远,静听登歌奏六成。 注释解释: 1.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这是一首庆祝南郊大典成功的诗歌,共二十首。 2. 和气排冬午夜春:冬天的夜晚,和煦的春风拂面。 3. 列星呈瑞午阶明:天上的星星闪烁着吉祥的光芒,午门台阶上明亮照人。 4. 千官执玉萧芗远:众多的官员手持玉制的箫管,远处传来悠扬的声音。 5. 静听登歌奏六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感情和创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要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此诗前两句写祭祀的准备工作:祭坛上陈列着用苍璧、黄琮制成的玉器
解析与赏析: 1. 第一句:“瑞霭烘春夜不寒,骏奔冠佩拥回环。” - 注释: - “瑞霭烘春”:描绘了春天时天空中飘浮着吉祥的云朵或雾气,增添了节日庆典的气氛。 - “夜不寒”:表明即使在春天晚上也感觉不到寒冷。 - “骏奔冠佩”:指的是穿着华丽服饰和佩戴珍贵首饰的人们,象征着尊贵和活力。 - “拥回环”:形容人群拥挤,环绕成圈。 - 译文:春天的夜晚,天空被吉祥的云朵包围,虽无寒意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黄道宫罗瑞脑香,衮龙升降佩锵锵。 大安辇奏乾安曲,万点明星簇紫皇。 释义:在南郊举行庆典,祭天的时候,皇宫内用香炉焚燃的香料,散发出香气。皇帝乘坐的大轿缓缓上升,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大轿上演奏乾安之曲,天上繁星点点,宛如为皇上指引方向。 译文:在南郊举行庆祝活动,皇宫内的香烟袅袅升起,弥漫着浓郁的香气。皇帝乘坐的大轿缓缓上升,发出清脆的声响。皇帝坐在轿上,演奏着《乾安》乐曲
注释: 一夜东风,斗柄(北斗七星之一)回到了南方。紫坛(皇帝的祭坛),如同春天的台子一样。熙熙万宇,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尽入君王饮福杯,所有的美景都被纳入了君王的饮福杯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郊庆成之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春日里,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国泰民安、盛世繁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中的一首。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衙前口号奏谐和,日映龙颜喜气多。 - “衙前口号奏谐和”:在衙门(官府)前面大声宣布或吟诵诗歌以庆祝和谐。 - “日映龙颜喜气多”:太阳照耀着皇帝(龙颜)的脸庞,使得喜悦的氛围更加浓厚。 2. 六辔暂停鸾辂稳,凤韶新奏庆成歌。 - “六辔暂停鸾辂稳”:六个缰绳(控制车马的六根绳子,比喻治理国家的方法)停止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锦幕千家尽贵豪,万花呈晓翠帘高。 - 锦幕:指华丽的帷幕,这里指皇宫内的装饰华美。 - 千家:指众多的人家,暗示了皇权的影响力遍及各个角落。 - 贵豪:尊贵而富有的人。 - 万花:形容花朵繁多,色彩斑斓。 - 呈晓:早晨时分,通常用来描述事物在晨光中的美丽。 - 翠帘:绿色的窗帘,常用来象征贵族的富丽堂皇。 2. 数声掣电惊清跸,一点红云认御袍。 - 掣电
注释: 喜看回仗自青城,十里东风五色云。 露布西来天一笑,舆图新复广安军。 喜看:高兴看到;回仗:回到朝廷。 天一笑:皇帝的微笑。 广安: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描绘了元稹回到京城后的喜悦之情。首句“喜看回仗自青城”,表达了元稹看到自己回到朝廷的欣喜之情。次句“十里东风五色云”,则描绘了春风拂面、彩云缭绕的美好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元稹的愉悦心情。第三句“露布西来天一笑”
【注释】 万骑云从簇锦围:形容队伍浩大,像云彩一样密集。簇:聚集、围绕。锦围:比喻军队像锦绣一样排列整齐。万骑:指众多的骑兵部队。 内官排办马如飞:指宫内的官员们正在忙着准备迎接皇上回宫,他们如同飞奔的马蹄声一样忙碌。排办:安排、准备。马如飞:形容马匹奔腾如飞。 九重阊阖开清晓:指皇帝的宫殿大门——阊阖门在清晨时分已经打开了。九重:指皇宫有九个门楼,每层都叫“重”,所以称“九重”。
这首诗的大意是:换辇登上了皇宫的大门,卷起御帘。侍中承制舍人宣旨。刚脱去的凤书传来喜讯,一派欢声传遍九天。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换辇登门卷御帘 - 换辇登上了皇宫的大门,卷起御帘。 侍中承制舍人宣 - 侍中承制舍人宣旨。 凤书乍脱金鸡口 - 刚脱去的凤书传来喜讯,一派欢声传遍九天。 注释: -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南郊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注释:祝史,即太祝和史官。祝史无私本为民,意思是说祝史没有私心,是为民祈福的官员。大和丕应泰阶平,意思是说大和年间应该太平盛世。昕庭未受群臣贺,意思是说朝堂上还没有接受群臣的祝贺。先过东朝谢礼成,意思是说要先到东宫感谢皇帝赏赐礼成。 赏析:这首诗是对南郊庆成仪式的颂扬。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貌。诗人通过描绘南郊庆成的盛况
【注释】 启蛰:春分时,昆虫开始苏醒。郊:指祭天或祭地。月建寅:农历的正月为建寅月。新元颁赦:新年颁布赦令。又颁春:又颁布了春天的法令。端闱:指皇后。熙成表:指唐玄宗即位后颁发的《大赦天下制》。紫宸:即紫禁城,皇宫的正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七言绝句组诗《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中的一首。全诗写皇帝在南郊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并颁布新的法令。 此诗第一句“启蛰而郊月建寅”
第一首: 子云无分从甘泉,留滞犹胜叙史迁。 瑞应可书郊祀志,熙功宜被奉常弦。 注释:子云是扬雄的字,他因为得罪了王莽而被放逐到南方边境,没有去甘泉宫,而留在南郑。这比《史记》中的司马迁要好得多。瑞应可以记载在郊祀志中,庆祝胜利的成就应该被奉常演奏音乐。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对历史的思考。他认为自己的遭遇虽然没有像司马迁那样遭受政治迫害,但是也不如他那样有机会记录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曾闻宝庆老人言,不见亲郊四十年”意思是:我曾听宝庆的老人说起过这件事,但已四十年了没有举行过亲郊礼。 “何幸圣时瞻盛举
【注释】: 清庙、周诗,指《诗经》,这里泛指朝廷上的颂扬。泰畤、汾阴,指古代的祭祀场所,汉时设太畤、汾阴二祭地,这里泛指朝廷上的祭祀活动。献赋、徐穆伯,指春秋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徐偃王,因作赋被废为平民。贡谀、马相如,西汉人司马相如以“献赋”闻名于世,但最终被免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庆功的诗,歌颂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成就。首句“我将清庙周诗颂”,是说诗人要像古代的圣明君主一样
【注释】 南郊:指皇帝在南面的太和殿行祭祀天地大典。庆成:皇帝登极后,举行一次祭天地、宗庙、社稷的典礼。 太平:这里指天下太平。寰海:天下。扇:吹动,比喻引导。皇风:皇天之德泽。千载:一千年。际:逢。 旧宇:原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所建的东都洛阳,至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移往汴京,改称东京;今开封。泰山:在今泰安市东北。徯(yí):《尚书·君牙》:“我闻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