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箓坛前云更长,春风漠漠杏花香。
峰回路转无人处,恰见天书字数行。
山行行歌十首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再仔细阅读选项,逐个分析判断,也可通过比较确定答案。此题要求考生对“山行”的十首诗进行赏析,这是一道诗歌的综合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和意象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本题属于综合赏析类试题。 【答案】 第一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理解和赏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诗歌,然后根据诗中意象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加以把握。解答时,先指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句的含义,最后点出诗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 山行行歌十首:指杜甫《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 竦(sǒng)楶(jié)雕珉万万层
诗句如下: 道院中间沐发容,施来元自赞皇公。 译文: 在山中道观的庭院里,我沐浴着晨光,洗去一天的疲惫,心中充满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之情。我赞美这片土地,它孕育了我,也见证了我的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道观中的日常生活,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中“沐发容”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清晨起床后的情景,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注释】 虫蛀:蛀蚀。黄连:一种植物,味苦如黄连。彻夜焚:彻夜烧毁。秦谣楚诵:指古代的《诗经·国风》。少人闻:很少有人听到。近前欲问新宫信:走近前来想要询问新宫的消息。鹤带灵芝:指仙鹤带着灵芝。暮云:傍晚的云。 【赏析】 《山行行歌十首》,是诗人晚年隐居在庐山时所作。这组诗以“山”为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秋,作者任左拾遗期间。 首句“带浅人家隐树深”,写山行所见的景色,意在说明诗人所处之地,是山林之间,所以有“家”和“树”的描写,也暗含了“隐”的意味。“带浅”、“隐树”两字用得极好。“隐”字既写出了树木葱茂,又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 次句“嫩晴天色弄云阴”,写晴空与云朵相间之景。天晴日暖,云层薄而多变,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正与诗人的闲适心情相契合。 三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即兴吟咏的。诗的大意是:在山中游玩,我的心情很愉悦,不想回家。山花的气息让我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力气也有些不足。我抛弃了世俗的纷扰,不再写那些繁琐的文件。我在岭上听到猿猴的叫声之后,就关上山门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注释: 1. 遨游自是不思归:意指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游玩,根本不想回到家乡。 2. 花气蒸衣气力微:意指在山间行走时,山花的香气让衣服变得沉重,人也感到疲乏无力。
【注释】 天风:指山风吹动松涛的声音。步虚声:道教传说,天上的神仙在月夜乘鸾鹤飞来时,其足所至之地,有清冷之气吹拂而来,如听仙乐般美妙动听。桧柏:松树和柏树,都是耐寒耐旱的树种。漫山:满山遍野。白石:白色的石头。野人:这里指隐士,诗人自比。 【赏析】 以“天风”二字领起全篇,写山行途中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游兴。次句写山中松柏发出阵阵清幽之声。三、四句写远望,看到山腰多白石
注释与赏析: 山行行歌十首 中峰道士蕊珠丹,曾与神仙玉炼颜。 见说醉来烧隐诀,药炉萧瑟卧空山。 译文: 中峰的道士用蕊珠丹修炼,曾经和神仙一起炼过颜。听说他们醉酒时烧掉隐诀,在空山中静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峰道士通过修炼获得超凡力量的情景。中峰道士使用了蕊珠丹这种神秘的丹药,这种丹药据说能够帮助修行者与神仙交流,甚至改变外貌。他们曾经与神仙一同炼过颜
山行行歌十首,作者为宋代诗人陆游。此诗是其中的一首。紫阳道院古丹青指的是紫阳道院的古老画卷,化胡经指的是《化胡经》,化胡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记载了佛教传入我国的历史。晚香灭没人归后指的是傍晚时分的香味已经消散,人们已经回家,无人欣赏了。自有天风撼玉铃指的是自然的力量可以撼动玉铃,玉铃是一种乐器。注释如下: 注释:在紫阳道院的古老画卷中,我看到了化胡经的内容,它描绘了佛教传入我国的历史。当傍晚时分
【注释】 砌:石砌。萧森:荒凉。土桥:指土制的桥梁。项梁:秦末反秦名将项羽的称号。城颂:歌颂城市的歌,也泛指歌颂帝王的歌。招魂:使魂魄归来。幡旗: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军队的大旗。 【赏析】 这是一组咏史诗,以“山行行歌”为题。前两句写山间景色:石砌的山道旁,土桥显得十分荒凉。后两句写诗人在山中吟咏古迹,表达对历史的感怀。此诗通过描写山中的景物,来表现诗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