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官仪汉代新,乘时大手与经纶。
东南自古衣冠地,桐柏山前淮水春。
代陈季若上张帅
相关推荐
【注释】 一样官仪:一样的官场礼仪。汉代新:汉代的新规矩。乘时大手与经纶:把握时机,施展才能。指张帅的才干。东南:这里泛指江淮一带。衣冠地:有文治的地方。桐柏山:在河南桐柏县北,是淮水和长江的分水岭。春秋时楚文王在此铸铜鼎,故又称铸鼎台。淮水春:指淮河两岸春天景色宜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代陈季若向张帅上奏的一篇贺启。诗人在祝贺张帅的才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张帅为国为民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注释】 峨峨:高耸的样子。双阙,指宫殿。记姓名:记载着皇帝的姓名。曲江,在长安城东南。家旧渚,指杜牧曾居住过的曲江之滨。小虹桥外柳花轻:小虹桥是曲江上一座桥名,柳花轻飘,春意盎然。 【赏析】 《代陈季若上张帅》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作。此诗首句写京城长安的壮丽景象,二、三两句写作者对友人陈季若的思念之情,末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长安城景图。全诗以“双阙”、“玉牒金箱”为线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句,并赏析其作用,注意从修辞、表现手法、内容主旨等方面展开分析。 ①“晋公当日只平淮”:晋公当时平定了淮水。晋公名执中,字安石,唐宪宗时任宰相。淮水,指淮河,在今安徽省西部。此句是说,当年晋公平定淮水时,朝廷上下都为之振奋,而百姓们却仍然心怀忧虑; ②“何事都人尚尔怀”:为什么朝廷上下还如此忧心忡忡呢?“尔”,你;“怀”,心中忧虑
注释: 1. 彩仗:指仪仗队。 2.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皇宫。 3. 万岁声中霁色开:在欢呼万岁的声音中,雨后天晴的景色展现在眼前。 4. 北门:指京城北门,这里泛指国门。 5. 卧护:指守护。 6. 双旌:指双杆上挂着的旗帜,这里借指朝廷的权威或权力。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首句“长陪彩仗下蓬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注释】 柳堤:泛指河岸。青丝:形容柳条的细长柔软,这里指柳色。画戟丛中:指戟林之中。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丛中则是指戟林中。昼影迟:阳光照在戟上,影子拖得很长,显得迟迟不落。传说姑苏新乐府: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琵琶行》等诗,其中就有一首叫做《夜泊牛渚怀古》。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太守:这里指张帅。例能诗:意思是张帅能够写诗。 【赏析】 此诗为作者代陈季若向张帅献词之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铜柱参天桂叶稠,公侯遗爱在南州。 - 注释:“铜柱”指古代的一种柱子,这里比喻坚固的基石或象征性的标志;“桂叶”指桂花,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整句的意思是,铜柱像参天的古树一样屹立不倒,象征着坚固的基础和高尚的品质。“公侯遗爱在南州”则表示这些品质和恩惠被传承下来,流传在南方。 绳桥竹屋连溪曲,大贝明珠尽海头。 -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郢,题目为《代陈季若上张帅》。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逐句释义: 1. 骀荡春风散百城,钓鳌江上棹歌声。 注释:骀荡,温和的样子。百城,指各地城市。钓鳌江上,在江边垂钓。棹歌声,船桨声伴随着歌声。 2. 官军不遣征徭少,烧尽柴炉说太平。 注释:官军,指朝廷的军队。不遣,不要派遣。征徭,征收徭役。少,减少。柴炉,用木柴烧的炉子。说太平,谈论太平盛世。 赏析
【注释】天:比喻皇帝。季若:指唐代名将陈季常。张帅:指唐时节度使张守硅,字季珪。为道:指陈季常曾为节度使,后被贬为道州司马,所以说“为道”。潢池:水塘,池塘。莫弄兵:不要挑起战争。野市:农村集市,也指乡村市场。黄犊:耕牛。明时:当朝时期。火急:急迫。趁春耕:趁着农闲时节赶快种田。 【赏析】本诗是代陈季若上张帅的诗。首句“天边草木旧知名”,点出诗人与陈季常的关系,说明两人有交情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张帅想要把玉律播撒到平康城,但长见单于拜未央宫。相国应该治理好郡地,春风随处都有甘棠。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赞张帅的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赞扬了张帅治理平康城的功绩。诗人用“玉律”比喻张帅的法令,用“平康”、“未央”分别指代城市和皇宫,表达了对张帅治理有方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用“春风”比喻张帅的恩德,表示他的恩泽如同春风般温暖、滋润,让人民安居乐业。最后
代陈季若上张帅 南墙钜竹拂青烟,正在空斋簿领前。 欲向韩门借余润,乞将白璧种蓝田。 译文: 南边的墙上,巨竹轻轻摇曳着青烟,仿佛在空旷的书房中独自徘徊。我渴望像韩愈一样,从他的著作中获得灵感和力量,用他的智慧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赏析: 《代陈季若上张帅》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墙巨竹和空斋书生的形象,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前辈学者的崇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