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轮三万里声明,四海讴歌号太平。
恭已爱慈同汉景,息民宽厚似周成。
九郊上帝天和应,载飨明堂孝意精。
惟有升中独谦德,只应留待嗣君行。
挽仁宗皇帝词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美之情。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广轮三万里声明,四海讴歌号太平。”这里,“广轮”指的是皇帝的权威广大,如同天空一样无边无际;“三万里”则形容其声名远播,如同声音能传遍万里之外。这两句诗描绘了皇帝的权威和声望,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 第二句:“恭已爱慈同汉景,息民宽厚似周成。”这里的“恭己”、“爱慈”都是指皇帝的仁德,“汉景”指的是汉代的景帝
解析 1. 诗句翻译 优贤从谏致时雍,舜目尧眉俨睟容。 - “优贤从谏”:赞扬贤臣听从劝谏。 - “致时雍”:达到天下和谐安定的局面。 - “舜目尧眉俨睟容”:形容帝舜和尧的容貌端正,这里暗指仁宗皇帝的威严。 灵算格天齐睿考,瑞元开策倍神宗。 - “灵算”:高明的谋划或预见。 - “格天”:超越自然的束缚,比喻英明统治。 - “齐睿考”:与贤君相比无愧。 - “瑞元开策”:吉祥的计谋
译文 慈俭身先治道间,未尝论罚不从宽。成功日比尧年盛,与子人知夏鼎安。凭几遗音伤万古,抱弓衔恨泣千官。昭陵柏老伊川竭,宫掖三千泪始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金君卿的作品,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追忆和颂扬,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君王德行的美好愿景。诗中“慈俭”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君王高尚品德的赞美;而“未尝论罚不从宽”则展现了君王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诗中提到“成功日比尧年盛”
【注释】 1. 深仁:深厚的仁德;醴泽:甘美的酒液,喻指恩泽。浃:浸润。威灵:威严的神祗。最是:最为。 2. 櫜(gāo):盛放箭矢的袋,引申为收束、隐藏。缓刑:宽宥刑罚。 3. 坐接迩僚均父子:指皇帝亲自接见群臣,不分尊卑贵贱。迩僚:近臣。均:平均。父子:比喻君臣关系,这里指皇帝和臣子。 4. 手挥宸翰:指皇帝亲笔书写诏书。宸翰:帝王的文书。风霆:形容文字如雷霆般有力,气势磅礴。 5.
诗句释义: 1. 亿万民灵四百州:表达了皇帝统治下民众的哀思和怀念。"亿万民灵"意味着数以亿计的民众,"四百州"指的是广阔的国土。 2. 衔恩哀慕几时休:描述了人民对皇帝深深的感激和哀痛之情,这种情感是持续不断,难以停止的。"衔恩"表示铭记皇帝的恩情,"哀慕"则是对皇帝的思念和哀悼。 3. 惜回长夜钧天梦: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回到过去那个无忧无虑的日子
【注释】 上主:指皇帝。 真人:指仁宗皇帝。 垂衣:比喻不劳而获。 中区:指京城洛阳,这里借指皇宫。 尊仁号:尊崇“仁”的称号。 传归:传颂。 陵宫:皇帝的陵墓。 冠剑:指帝后之冠和宝剑。 万国:指全国。 【赏析】 此诗是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诗人任翰林学士时所作。诗人在这首诗中赞颂了皇帝的仁明圣德,表达了对皇帝的无限忠诚之情。 第一句“上主乘炎历”,意为皇帝如同天之骄子
【译文】 皇帝死后按照帝王的葬礼安葬,天王下度悲痛。寿原三帝接连不断,神灵驾着灵车奔驰。怨声哀曲中传来,威严陈列剑鞋仪仗。只有空留人马足迹,不再去瑶池了。 【赏析】 《挽仁宗皇帝词》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此诗以“帝者因山葬”开头,指出皇帝死后按帝王的葬礼进行安葬,接着写天子之丧与天地同哀,天王下度悲,表现了对仁宗皇帝的深切哀悼之情。下面四句描绘了皇帝的棺椁、神驾、随葬之物和随葬人员
译文: 七月的朝会,和同轨之国一同,千年至此一辰;霜花清冷,守卫宫禁的队伍;云气缭绕,护卫灵车;凤篆惊扰,遗留遗札;龙颜感动,旧真的记忆。更思念群玉宴,血泪洒孤臣。 注释: 1. 七月朝同轨:指皇帝的朝会时间与其他国家相同。 2. 千龄讫此辰:一千年的时间终于到了这一刻,指皇帝驾崩。 3. 霜华清禁仗:霜花覆盖着宫廷的卫兵,形容宫廷内的肃穆气氛。 4. 云气护灵輴:云气环绕着灵车
【注释】 挽仁宗皇帝词:这是一首悼念仁宗的诗。仁宗,即赵祯,宋真宗第四子,宋英宗、神宗、哲宗之父。公元1022年(嘉二年)即位,在位二十四年,病死于公元1063年(景祐六年)。谥号“仁”。 渊默无为化:指仁宗的为人处事,不事张扬,深藏不露。 聪文上睿才:聪明才智,有帝王之才略。 休兵藏武库:停止战争,把兵器收藏起来。 跻俗集春台:百姓安居乐业,登上春台享受太平盛世。 忽叹祇宫没,真成杞国哀
以下是对金君卿的《挽仁宗皇帝词》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曾是陪华幄”:曾经陪伴在皇帝的帷幄之中。 - “居常奉景舆”:日常侍奉皇帝乘坐的车驾。 - “迩英参访道”:在迩英斋参访道家学问。 - “阿阁待观书”:在阿阁等待阅读书籍。 - “圣学知风自”:圣人的学问自然流露,自有其风。 - “神毫拂雾馀”:如同神灵的毫毛拂去云雾,留下清晰的余迹。 - “那知柏梁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