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居穷巷,门多长者辙。 一病逾十旬,意可雀罗设。 往来问死生,多谢迹不绝。 贩夫逢仆隶,慰问犹切切。 嗟我何人斯,才薄德又劣。 何以报诸公,寸心常激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其思想主旨。 “昔年居穷巷,门多长者辙。”“昔年”指的是过去,“居穷巷”是说过去住的地方贫苦,“门多长者辙”意思是门经常有老年人经过,“长者辙”是老人们的车轮印,“门”“辙”都指人,说明过去自己住的是一个贫穷地方,经常有人来往。“一病逾十旬,意可雀罗设。” “一病”是说疾病缠身,“逾十旬"意为超过十个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因此,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应先翻译全诗,然后将诗句翻译成译文;最后将翻译出的诗句和对应的译文一一对照。 (2) 题干要求“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考生在翻译前,需要了解诗歌中的重要词语的词义,并在翻译后,对关键词进行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答案】 译文
病中谢亲友四首 病骨瘦崚嶒,僵卧难帖席。 一夕三四迁,起坐长太息。 大患缘有身,无身更何疾。 从今事委蜕,梦觉非所择。 须臾忽蘧然,又到华胥国。 何处发晨钟,耿耿霜月白。 注释: 1. 病骨瘦崚嶒:形容病后体态消瘦,骨骼凸出。 2. 僵卧难帖席:形容因病卧床不起,不能随意翻身。 3. 一夕三四迁:形容病情反复无常,一夜之间病情多次变化。 4. 起坐长太息:形容因疾病而长时间坐着或站着
【译文】 我病了三个月,连点肥甘的美味都享受不到。 医生又告诉我要戒食盐,可盐食并不适宜。 素餐幸无刺,餐素将何疑。 因思丧乱际,黎民多阻饥。 朝餐乃木叶,暮食乃树皮。 我今食无盐,早晚白玉炊。 稽首谢苍天,揆分忱过之。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定居时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困境的感受与思考。 首联“一病连三月,肥甘宁得知。”写自己因病卧床三个月,连一点美味佳肴都无法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