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纸暾红枕上知,破寒初听一声鸡。 虽无风雨潇潇度,也胜邻家晓不啼。
注释: 己未年(1609)深秋的傍晚,虏人入侵。窗纸映红,枕上知道,初听鸡叫声,就感到寒冷。虽没有风雨潇潇,但比邻家天亮还不停鸣叫的公鸡好得多。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边地生活的小诗。诗人在深秋的晚上,听到窗外传来的鸡声,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写下了这首小诗。 第一句“窗纸暾红枕上知,破寒初闻一声鸡”。这是全诗的总领。窗纸映红,说明天色已晚;枕上知道,说明作者已入睡。破寒初闻一声鸡,说明作者被惊醒
【注释】己未年:即公元1095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 秋杪:指秋天的末尾,即初秋时节; 虏:指金国侵略者。 【赏析】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九月,当时诗人被贬至建州(治今福建建瓯)。这首诗写秋末冬初,雨过天晴,大地一片清朗,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不禁想起当年金兵侵犯中原时,也曾有这样一个清明的日子。如今,虽然国土已归,但山河依旧,不免感慨万千。全诗以自然景观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