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扫沈阴万象开,断云扶月出阳台。 万人拭目看天眼,蟆蚀何曾蚀得来。
中秋月蚀,邦人鸣钲救月。不约而齐,中原旧俗犹有存者,感而有作。 译文: 中秋之夜,天空中出现了月蚀,全城的人们一起敲响铜锣试图拯救月亮。虽然我们并没有事先约定,但却能齐心协力地面对困难。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人情味的土地上,许多传统的习俗仍然得以保留和传承。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月蚀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共同应对的场景。通过描绘人们敲响铜锣试图拯救月亮这一细节
注释: 中秋月蚀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是一年之中月亮圆缺变化最大的时期。月蚀,即月亮被太阳光照射而产生阴影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满月之时。 邦人鸣钲救月 —— 邦人,指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人们。钲,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钟,中间有孔,可以用来敲击发出声音。这里的“鸣钲”指的是人们用乐器来模仿月亮的声音,试图驱散月亮上的阴影。救月,即拯救月亮,让它恢复正常的光明。 不约而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