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
无心岂畏三尸诉,爱日还惊一岁休。
故国二千空醉眼,新年三十恰平头。
光阴未用相敦迫,领取衰翁两鬓秋。
除夕感怀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所作,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易逝、岁月无情的深深感叹。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永漏侵春已数筹:这里的“永漏”指的是计时器,用来表示时间流逝的器具。诗人通过“侵春已数筹”,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和春天的到来。这里的“数筹”则是指钟表的指针移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整个句子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哀叹。 2. 地炉犹拥木绵裘
除夕感怀 病后逢除夕,灯前感壮心。 梅花万古色,云树一庭阴。 客去仍悬榻,歌成复听琴。 蘧瑗思寡过,千载有知音。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谭嗣同因病后首次见到新年之际,以“除夕”为题,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首句“病后逢除夕”,直接点明诗人因疾病而未能及时庆祝新年的心情。次句“灯前感壮心”,则抒发了在节日灯火辉煌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壮志未酬之情。第三句“梅花万古色”
除夕感怀 酒冷香销梦不成,逼人殊觉岁峥嵘。 老如旧历浑无用,醉恋残灯亦暂明。 雪霰已应随腊尽,梅花宁复与春争。 向来筋力虚名尽,白发无愁也自生。 注释: 1. 酒冷:指酒已经冷了。 2. 香:指香气。 3. 梦不成:指没有做成的梦。 4. 逼人:使人感到。 5. 岁峥嵘:岁月峥嵘。形容岁月艰难、岁月艰难。 6. 老:年老。 7. 旧历:旧历法,农历。 8. 无用:没有用。 9. 醉恋:醉心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除夕感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除夕”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往日三元开宝历,近臣五夜奉金銮。 注释:过去的三元(指农历年中的三个重要节日),皇帝在金銮殿上举行盛大的庆典。 2. 圭璋遍入群方献,弦管常留万岁欢。 注释:官员们将美玉(象征美德)进献给朝廷,音乐与舞蹈常常让万岁(皇帝)高兴不已。 3. 忆自霜华飘故国
【注释】 ①悬精:指精神。②堂虚:空荡荡的厅堂。色声:色彩声音。③岁从春共改:岁月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④竹忆鸾栖长:回忆当年在竹林中,鸾鸟栖息在高处。⑤马鬣生:用马鬃做笔,即“马鬣”(hé)。⑥青衫挥泪满,情绝不堪更:身着青衫,泪水纵横,心情已经绝望,再也无法忍受了。 【赏析】 除夕感怀 除夕之夜,作者独坐于空荡荡的厅堂内,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此时,他想起了过去的种种往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除夕感怀》。 译文: 我离开故土已二十年,如今回到家乡。想起过去远嫁他乡,现在却能忍受冬天的雪。 此时我在想什么呢?我想到了母亲和兄长。他们不能相见,两地相隔,令人难过。 母亲的年纪大了,今年七十九岁,兄长在京城做官,我们一家人都不能团聚,只能饥肠辘辘地等待。 我想念着母亲,她住在宣城。不回京十天后,我见到了母亲,和她一起聊天。 没有冻得脚都湿了
注释: 1. 除夕感怀:即在除夕之夜,对生活、人生等有所感悟和思考。 2. 白云飞处是京华:白云飘向的地方即是京城,表达了对京城的思念之情。 3. 料母回头同此想:“料”是猜测的意思,母亲回头时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 4. 吁嗟!好花不久妍:唉!美丽的花朵不会总是那么鲜艳啊。 5. 好月不常圆:美好的月亮也不会永远圆满。 6. 身为既嫁女,骨肉安得长为欢:我已是已婚之人,亲人团聚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我辈虫吟真碌碌” - “我辈”指我们这一代,“虫吟”比喻微小的声音或行动,“真碌碌”表示平凡、无大作为。 2. 诗句:“高歌《商颂》彼何人” - “高歌”是高声歌唱,“《商颂》”是古代一种诗歌体裁,“彼何人”意为在唱这首歌的人是谁。 3. 诗句:“十年醉梦天难醒” - “十年”指的是过去的十年时间,“醉梦”形容沉迷于某种状态,难以自拔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全诗的核心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手法技巧等进行分析。 “内顾何曾足肝胆”,意思是说自己内心有忧虑和不安,但并不表现出来,所以没有什么可担忧的。“肝胆”比喻赤诚之心。诗人通过自述表达了自己的心迹,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忧虑。 “论交晚乃得髯翁”,“髯翁”指李邕,李邕是唐代有名的大书法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夜的感怀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注释:时间无情地流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有岁月是永恒的。在这昏暗的腊酒中,又是一年除夕夜的来临。 赏析:首两句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岁月的永恒,以及节日氛围中的昏暗和酒意。 2.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注释:谁能知道羲仲这个吉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