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诸公欲上山,淮东病叟正闲闲。
如从酒伴无惭色,傥论贤才即汗颜。
适载巨疱寻陋巷,仍封大轴委樵关。
不知我是扶犁手,玉树成林尽许攀。
九月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九日诸公欲上山,淮东病叟正闲闲。
如从酒伴无惭色,傥论贤才即汗颜。
适载巨疱寻陋巷,仍封大轴委樵关。
不知我是扶犁手,玉树成林尽许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第一联:“九月九”是重阳节,诗人在这一天与诸公登高。“淮东病叟”,指自己年老多病。“正闲闲”,即闲适自在的样子。 颔联:诗人想从酒伴那获得一点慰藉,然而想到自己无才,又觉得自己羞愧难当。 颈联:“适载巨疱寻陋巷,仍封大轴委樵关”写诗人带着酒具去拜访友人
九月九 何必南山与北山,此心非独此时闲。 手持白酒为常事,头带黄华是强颜。 醉后浩歌来就榻,醒时清啸起抽关。 谁人遗我明霞曲,声在赤霄无处攀。 【注释】 1. 九月九: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 何必南山与北山:意指不必去追求名山胜境,此处表达的是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 3. 此心非独此时闲:意为自己的内心并不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时刻闲适。 4. 手持白酒为常事:手中常常拿着酒杯,形容饮酒的常态。
九月九 有人才思耸如山,已燕淮亭未肯闲。 亲载绿醽温病骨,更歌白雪慰苍颜。 老凭书几犹操笔,暮等吟筒正启关。 两手尘泥俱涤尽,金茎玉露我须攀。 注释: - 九月九:指重阳节。 - 有人才思耸如山:意指有才华的人的思绪高耸入云。 - 既:已经。 - 已燕淮亭:指在淮河亭子上度过时光。 - 亲载绿醽温病骨:亲手携带绿色的美酒(比喻美酒)来温暖生病的身体。 - 更歌白雪:指用歌声来安慰和鼓舞他人。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名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一句:桓家宾客正寻山,刘子藏身尽日闲。 译文:桓家的客人正在寻找山野,刘子则躲藏起来,整天无所事事。 注释:桓家,指桓温家族;宾客,可能是指文人雅士;山野,泛指山林野外;刘子,可能是指作者自己或者朋友刘子。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风景如画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满。 第二句:忽为著书惊晚节
【注释】 堂堂:雄壮的样子。羽檄:军中文书。交飞,交错飞驰。敌国正强无备处,我师潜遁若为颜:敌人正在强大时,我军却已准备撤退,这又有什么脸面去见敌军呢?严刁斗,用火炬或油灯等照明。辕门,古代设在车驾前后的门户,这里指军营。金城万雉,即“金城千仞”,形容城池坚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九月九日,与契丹军作战失败后,被俘入契丹国,被迫投降契丹王阿保机所写的。
九月九 不是妻孥须入山,著书未得片时闲。 琴逢嵇叔难施手,啸比孙登合腼颜。 几日偃旗兼卧鼓,今朝延敌又开关。 我师欲遁无归路,严垒如云试一攀。 译文: 九月九日,不是家人妻妾需要入山,而是自己想要隐居读书,没有片刻的空闲时间。在琴声中遇到了难以演奏的嵇康,在啸声中与孙登相比显得羞涩。几天前已经收起了旗帜和鼓,今天又重新打开了城门。我军想要撤离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好勉强登上城楼,尝试着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