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衾攲枕未成眠,历历鸿声到枕前。 十月高风方永夜,三更疏雨欲寒天。 衡阳亭榭真虚尔,颍水篇章是偶然。 万里天南共为客,北书从此喜须传。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舂陵闻雁》的诗句,下面将逐一解释每一行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拥衾攲枕未成眠,历历鸿声到枕前。 注释:抱着被子斜倚着枕头,却未能入睡。耳边清晰地听到大雁的鸣叫声。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因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到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大雁南飞是春天即将到来的征兆,因此大雁的叫声也成了诗人心中的期待和喜悦的象征。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很常见
注释:舂陵县听到雁声,萧疏的树叶在长亭下飘落,秋天的天空中飘荡着淡淡的云朵,一只孤雁飞过。只有北方的人会独自惆怅地站在城墙上,倚靠在楼台上聆听雁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登上城楼,远眺天际,聆听雁声的景象。诗的前两句写景生动,通过“萧萧疏叶”和“云淡秋空”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用“经”字形容雁群飞过长亭的场景,既形象又富有画面感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辨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最后指出诗人的情感态度,注意赏析要围绕诗中的主要意象展开,注意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分析和赏析。 “舂陵闻雁”,写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衡阳雁声,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