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当年若缀旒,片言戡定出奇谋。
临机勇决千钧弩,济险优游万斛舟。
掌上回旋皆造化,毫端升黜是春秋。
虫鱼尽喜乾坤泰,宇县宁闻杞国忧。
上政府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王室当年若缀旒,片言戡定出奇谋。
临机勇决千钧弩,济险优游万斛舟。
掌上回旋皆造化,毫端升黜是春秋。
虫鱼尽喜乾坤泰,宇县宁闻杞国忧。
【注释】 上政府:指朝廷。 缀旒:古代天子冕上插着玉串,用以象征王权,后因借指皇帝或君王。 片言:简短的一句话。 临机勇决:临危不惧,果断决策。 济险:渡过难关。 掌上回旋皆造化:比喻掌握大权的人能够决定国家大事。 毫端升黜:比喻君主任免官吏的权力。 乾坤泰:天地之间太平。 宇县宁闻杞国忧:天下太平,没有听说过杞国(周代小国)有忧愁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即可。 “塞上烟尘永不扬”,边关战火不断燃起,硝烟弥漫,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边地,这是对战争的写照;“边民戍卒尽耕桑”写出了边民们为了保家卫国,纷纷放下兵器,拿起锄头,辛勤耕作、播种
政和乙未对彤庭,袖笔曾陪四海英。 三十七年浑梦境,六千馀里邈神京。 大钧播物无垠际,小录搜才有姓名。 屈指西南存者几,成都首县一孤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上政府五首·政和乙未对彤庭》,通过对宫廷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思考。诗中“袖笔”象征着诗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而“四海英”则表明了诗人胸怀壮志、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 第一句“政和乙未对彤庭,袖笔曾陪四海英
诗句释义 三纪徒劳祇疗饥 - 三纪:三十年,指多年的努力或岁月。 - 徒劳:白白地努力,没有成果。 - 祇疗饥:仅能解决饥饿问题。 译文:多年来的努力只解决了饥饿问题,未能实现其他目标。 年逾耳顺已知非 - 年逾耳顺(年龄超过四十岁):到了耳顺之年,即知天命的年龄。 - 已知非:已经认识到不是长久之计。 译文:年纪已过四十岁,明白不能持久。 行藏有定随缘过 - 行藏:行止和取舍
【注释】 白屋:指平民之家。郎:指官名,即郎官。纡赤绂:指高官显宦的荣耀。黄堂:指朝廷的正厅。奔竞:争名夺利。成笑:成为笑柄。兀兀憃愚:形容愚钝无知的样子。敢干:冒犯,触犯。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官场上十年间,虽已身居要职,仍谦虚谨慎、淡泊自守,不愿为名利所累。诗中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人生观念。 起手两句“起家白屋忝为郎,俯视同侪道亦光”,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