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梅欲百亩,谁老意未渝。
有山在堂背,有溪在庭除。
我危坐中央,花以寘坐隅。
人固不可亲,花亦不可疏。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相关推荐
【注释】 唐英:字玉阶,号石湖。宋代著名诗人、画师。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进士及第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端明殿学士、尚书工部侍郎、集贤殿修撰。著有《石湖集》。此诗为唐英咏梅之作。《全唐诗》收录其《梅花绝句》,共十四首。张倅:指张舜民。唐英的好友。 【赏析】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种梅欲百亩,谁老意未渝。 有山在堂背,有溪在庭除。 我危坐中央,花以寘坐隅。 人固不可亲,花亦不可疏。
这首诗是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花芳以养性,花阴以休影。 更欲从旁谋,种秫可半顷。 冲寒时一觞,我醉花独醒。 醉醒两相忘,久矣系归艇。 注释: 1. 花芳以养性:花朵的芳香可以用来养生。这里的“养性”可能指的是通过欣赏花朵的美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2. 花阴以休影:花朵的阴影可以用来休息。这里的“休影”可能指的是在花荫下休息,享受宁静的时光。 3. 更欲从旁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因山为高下,因水为纵横: - “山”在这里指的是山峦,“水”则是指流动的水。这句诗描述的是梅树生长的自然状态,根据地形的高矮起伏,以及水流的方向和宽窄来布局。 2. 恣花欲何之,勿挠所性清: - “恣”是随意的意思,这里指梅花不受拘束地开放。“欲何之”意味着梅树想要去哪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自由自在生长的愿望
注释: 我岂爱花者,而独爱此花。 爱之匪无人,诗且数百家。 前有水边横,后有竹外斜。 但作如是观,桃李亦可夸。 赏析: 这首诗是张倅对梅的咏叹,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独特喜爱和赞美之情。 "我岂爱花者",诗人开始时并不爱花,但他却偏偏爱上了这朵花。这种反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 "爱之匪无人",诗人表示他的爱并非没有原因,而是有其独特的原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一词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如“人言物不齐,相较三十里。”一句中“人言物不齐,相较三十里”的意思是:人们常说花木不能比,相去有三十里路远。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梅花与群芳相比,虽各有所长,但都难与梅相比。这里的“物不齐”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唐英同咏梅花的十四首诗中的第二首。 骎骎:形容梅树生长茂盛的样子。 衰暮:指年岁渐老。 不洁清:清洁而不污浊。 美人:比喻梅花。 美人美无度:即美人倾国倾城之意。 可:能、能承受。 胡然:高峻貌。 立林林:高耸直立。 对之意自消:意谓面对梅花,心中杂念自然消散。 近名:接近名声。 【赏析】 这是和张倅唐英咏梅的第十四首。诗人赞美梅花的高洁,以美人倾国来形容其美丽
【注释】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诗组由四首组成,每首均以梅花为题,共十四首。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赏析】 第一首,梅花在春天前尝试,岁末也不退转。这四句诗描绘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景象,展现了梅花坚韧不屈的品质。梅花在春天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勃发;而到了岁末,梅花依然傲然挺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 【注释】 政应违众好,可忍负幽探。 以兹落南雅,蜂蝶独遗憾。 岂无好颜色,一雨竟陈暗。 谁知岁寒姿,可久非可暂。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了四句诗。 第一部分(政应违众好,可忍负幽探):这部分描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他认为梅花虽然不如其他的花那么鲜艳美丽,但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品味。
注释: 若以色见我,色衰令人忘。 如果仅仅用外貌来看待我,那么我的美丽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香为众妙宗,妙亦不在香。 香味是所有美好事物的根本,但它并不在于香味本身。 乡来芸芸者,自意傲雪霜。 那些来自乡村的人们,总是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能够傲视严寒的风霜。 当斯玉立时,曾莫一在旁。 当这些美好的事物真正显现出来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它们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赏析:
【注释】: 迟迟可殿后:形容梅花的盛开。 寂寂可镇浮:形容梅花的清香可以镇住其他花的味道。 风人第一章:指《诗经·风》中的“国风”。 窈窕河之洲:意思是河上的小岛。 穆如三代英:形容梅花的香气像古代三王一样伟大。 惟此宜与俦:意思是只有梅花才能和它配在一起。 否则则臞仙,玉箫下秦楼:意思是如果梅花不这样香的话,那么就像仙人一样消瘦,无法在秦楼上吹箫。 【赏析】: 这首诗是唐英咏梅之作
【注释】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此诗共十四首,每首四行,共十六行。前六首写梅花的艳丽,后八首写诗人观梅的感想。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新,情韵悠长。 “纷华有心说”:纷杂的花朵有意无意地表达着什么? “艳美得目送”:艳丽而美好的花朵让人流连不舍地欣赏。 “越在篁苇间,顾使诗兴动”:梅花盛开在竹林和小溪之间,使我的诗意油然而生。 “诗人被花恼”:因为赏梅而烦恼
注释: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 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 不应皂盖人,于此能忘折。 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译文: 在高大挺拔的湖南岸边,生长着一片翠绿的竹子。 月光洒在江面上,闪闪发光。 在这竹林之中,雪挂满了枝头,仿佛是专为某人而设。 那些戴着黑色官帽的人,不应该在这里折断竹子。 折断的竹子寄托了深深的思念,可以用来安慰因分离而产生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湘岸竹、湘波月、雪为意象
商山皓须眉,久不见绮黄。 邂逅一笑粲,可与斯人当。 如何为林逋,托根向钱塘。 居遗兰与芷,牢愁楚沅湘。 译文: 在商山见到须眉般英俊的男子,却已许久不见那美丽的女子了。 偶然相遇,他的一笑让我感到惊喜,我愿与他共度余生。 为何要像林逋一样,将根植于钱塘呢? 只留下兰花与芷草,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愁,就像在楚地的沅湘之间徘徊。 赏析: 此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作品《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中的第二首
【注释】: 先手:首先,首先动手。家在何处村:家在哪里的村庄。 自别:自从分别。堂堂: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几寒温:指温度的变化。盍归封植之:《诗经·小雅·北山》:“我独南行,三岁我北,我独西行,求我友朋。”盍:何不,为何不。归封植之:把梅花种回去。 岁岁为此言:每年都是这样讲的话。 老如雾中看:像在雾里一样看不清。正恐目力昏:恐怕眼睛都看不清楚了。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