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夐出众山中,日照烟浮紫翠浓。
山不争高人共仰,几多丘垤俨相从。
独秀峰
相关推荐
【注释】 一山:指独秀峰。 夐(xiòng):高远。 紫翠:紫色的山色,翠绿的树木草木。 人共仰:人们共同仰望。 相从:相互跟随。 几多:多少。 垤(dié):土丘。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独秀峰高耸入云、景色秀丽的特点。诗人以“一山”开头,点明了独秀峰是这众多山峰中的一个。接下来,诗人用“日照烟浮紫翠浓”这一美景来衬托独秀峰的独特魅力。最后,诗人以“山不争高人共仰
独秀峰 湘山富佳色,韫蓄人未知。 天球有馀润,草木蒙其私。 联绵固不恶,峭独看愈奇。 兹峰岂飞来,兴尽留于斯。 云烟惨么么,灌莽纷离披。 名虽异星渚,实不愧仇池。 惜无小白花,密雪蒙疏枝。 教僧营小筑,便是补陀祠。 注释: 1.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游黄葛谷》。 2. 湘山:指湖南的衡山。 3. 韫蓄:蕴藏,包含。 4. 天球:天空中的星星。 5. 草木:自然界中的植物。 6. 联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思路,解答即可。“原隰驱驱过一冬,好山何处不相逢。”原隰指原野,原是平旷的草地,隰是洼地,这里是说在冬季里,我独自驱车在原野上行进,一路跋涉,好山何处不相逢:我一路上看到无数好山,它们或隐或现,时现时没,与我不期而遇。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熟读原诗,积累一些重点字词,同时注意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在此基础上把握意象的特点。 “白云”,形容山势高峻,突出了独秀峰的高大雄伟;“天外”指山峰的高远,表现了其突兀挺拔的外形特点;“骖鸾鹤”是仙人骑鸾飞升的意思,这里借以形容山高云淡,突出了山峰的超凡脱俗;“箫声下界闻”,箫是一种乐器,这里借以形容山中幽静清雅的环境。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读,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等。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要注意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比如本题中“独秀峰”,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只有徂徕山的四座高峰最显突出,它们高耸入云。其中“独”字表现了徂徕四峰之高,“凌”表现了徂徕四峰之险
独秀峰 巨灵舒半臂,天外石飞来。 屹立峰千仞,凌虚翠一堆。 水流岩寂历,岭峻鸟徘徊。 粤右多奇境,如斯亦壮哉。 注释: 1. 巨灵舒半臂:指巨大的山峰伸展出一半,犹如巨灵挥动半臂。 2. 天外石飞来:形容山峰从天上落下,仿佛是从天外飞来的。 3. 屹立峰千仞:形容独秀峰矗立在山巅,高耸入云。 4. 凌虚翠一堆:形容山峰上覆盖着青翠的植被,如同一片翠绿的云彩。 5. 水流岩寂历
独秀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独秀峰的独特魅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设景:诗的首联“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描绘了独秀峰的雄奇与不凡,用了一个动词“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态和勃勃生机。 2. 赞美独秀峰:颔联“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直接表达了对独秀峰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