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琮
台湾八咏 孤悬一岛锁汀沙,向晚晴霞景更奢。 彩映寒波分紫气,光摇碧汉闪青蛇。 神工炼石裁为锦,天女凌虚散作花。 记得依稀何处是,赤城山畔月同华。 注释: 1. 孤悬一岛锁汀沙,向晚晴霞景更奢。 - “孤悬一岛”描述了一个岛屿孤立地存在于水域中的景象。“锁汀沙”强调了这个岛屿与周围的陆地或水系之间的界限和隔离性。“向晚晴霞”描绘了傍晚时分晴朗的天气,阳光照耀下的云霞美景
【注释】 台湾八咏:指郑成功在明末清初时期,曾于1662年(南明弘光元年)至1684年(永历年间)期间,先后收复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此诗为诗人在台湾期间所作,共八首。天鸡:即指鸡冠山。鸡冠山位于台湾省花莲县卓溪乡,主峰海拔1570米,是台湾第一高峰,因形似雄鸡而得名。 丹:红色。 恍如:似乎。 可似:像、仿佛。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林中的鬼怪或妖魔。 星散:星星分散,形容众多。 芙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台湾八咏·一亭春色已难并》。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一亭春色已难并,况有涛飞四壁声。 注释:在这一座小亭子里,春天的气息已经难以共存;更何况四周的山壁上传来了涛声阵阵。 2. 辘辘音从空外渡,涓涓酒向座中倾。 注释:那水车转动的声音仿佛从空旷的地方传来,斟满了的酒又倾斜到每个人的座位上。 3. 倾谈尽是烟波叟,折屐何妨草木兵。 注释
台湾八咏 海上层台俯四隅,纵观观止百川输。 波光耀日连天有,蜃气成楼到地无。 泼眼昔曾吞梦泽,荡胸今更挹冰壶。 微躯薄宦重洋隔,欲叩君恩仗吸呼。 注释: 1. 海上层台俯四隅,纵观观止百川输:在海洋的上层建筑可以俯瞰到四面,可以看到无数条河流奔流而过。 2. 波光耀日连天有,蜃气成楼到地无:水面上反射的阳光如同太阳般明亮,天空中仿佛形成了一座楼阁,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到达地面。 3.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六出花飞花自妍,鸡笼烂熳越嫣然。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色,花朵在风中轻轻飞舞,显得格外娇艳。“六出”可能指的是雪花,或者是其他类似的自然现象。这里的“花自妍”意味着花朵自己就展现出了美丽。 - “鸡笼烂熳”形容的是周围的环境,可能是一个农家乐的鸡舍旁,周围环境自然而和谐。“越嫣然”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和谐之美,仿佛是越王勾践(yue)的江山更加妩媚动人。 2
诗句释义 1 台阳胜概数沙汀:这里的“台阳”指台湾,而“胜概”是指这里独特的美景。沙汀,指的是沙洲,是水边的陆地。 2. 极目烟波夜未冥:极目远眺,看着无边的烟雾和波涛,直到夜色深沉。 3. 岸岸渔舟依浅碧:岸边的渔舟静静地依偎在浅绿色的江水中。 4. 层层灯火映遥青:远处的灯火与青色的山峦相互映衬。 5. 光分鹿耳重门燧:光从鹿耳山的城门上分散出来,形成了火把。 6. 影倒沧洲满地星
这首诗是台湾八景之一的安平港景色。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片片波光簇似银,安平西去净无尘。 - “片片波光簇似银”描绘了安平港水面上波光闪烁,犹如无数颗银色的星星聚集在一起。这里的“银”是动词用词,表示波光闪耀的样子。 - “安平西去净无尘”表达了港口在日落时分的景象,天空和水面都被染上了金色的晚霞,显得非常美丽且宁静。 2. 帆飞斜照云千叠,月涌寒潮镜一轮。 -
【解析】 1.“汤汤”是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指春天的水流很急。2.“震耳雷轰潮过午”中,“震耳”“雷轰”“潮过午”都是形容声势浩大的,“震耳”“雷轰”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声音之大;“潮过午”说明潮水涨得高。3.“排山浪涌雪明洋”中,“排山浪涌”写浪头像山峰一样高峻,“雪明洋”是比喻浪花像雪白一样晶莹剔透。4.“烟堤摇曳舟千个”,意思是:烟波蒙蒙中,江岸的柳枝随风摇摆
【注释】: 题经略台 维攀白玉龙,曾上黄金台。 指挥十二州,意气何快哉。 江上只如旧,四面画图开。 慨怀出奇略,何地不生才。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经略台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经略台的赞美之情。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特定的意象和意境。 第一句“维攀白玉龙”,描绘了经略台上的雕塑,如同白玉龙一般,威武雄壮,令人仰望。这里的“维”指的是依附、依靠,而“攀”则是一种亲近、欣赏的态度
【解析】 此诗首联“神游八极表”“乃是逍遥意”,表明诗人的心境。颔联“因之以名命,何取漆园吏”是说诗人为何用这样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作品。颈联“扁榜谁其书,太师龙蛇字”,点明诗人的书法造诣。尾联“心画如见人,像想有馀地”表明了诗人创作的态度。全诗以“登楼”起兴,抒发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关怀及个人抱负与情感。 【答案】 ①首联:神游八极表,乃是逍遥意。 译文:我神往于天地间,意气风发。 注释: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