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亭春色已难并,况有涛飞四壁声。
辘辘音从空外渡,涓涓酒向座中倾。
倾谈尽是烟波叟,折屐何妨草木兵。
洗耳听来能破睡,恍疑天籁不时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台湾八咏·一亭春色已难并》。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一亭春色已难并,况有涛飞四壁声。
    注释:在这一座小亭子里,春天的气息已经难以共存;更何况四周的山壁上传来了涛声阵阵。

  2. 辘辘音从空外渡,涓涓酒向座中倾。
    注释:那水车转动的声音仿佛从空旷的地方传来,斟满了的酒又倾斜到每个人的座位上。

  3. 倾谈尽是烟波叟,折屐何妨草木兵。
    注释:畅谈的人都是像烟波一样悠闲自在的老翁,而他们脚下的土地却成了草木兵。

  4. 洗耳听来能破睡,恍疑天籁不时鸣。
    注释:我洗耳倾听这些声音,竟然可以打瞌睡的烦恼都消散了,恍惚间好像天上的仙乐时时回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台湾小亭中的感受。首先,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气息与四面山壁的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环境。接着,诗人提到了水车的转动声,以及斟满的美酒,营造出一幅热闹而又和谐的场景。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转向了那些看似闲适的老翁们,他们脚下的土地成为了他们的战地。这里的“草木兵”可能是指自然界的景象,如草木丛生的地方可能成为战斗或争斗的场所。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诗人通过洗耳倾听这些声音,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诗中的“天籁”指的是自然界的美妙声音,诗人通过聆听这些声音,似乎能够忘却尘世的喧嚣,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的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