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罢天鸡夜尚漫,东溟先显一轮丹。
恍如火齐烧沧海,可似明珠捧玉盘。
魑魅渐消星散散,芙蓉初照影团团。
从容升向中天去,万国山河仰大观。
【注释】
台湾八咏:指郑成功在明末清初时期,曾于1662年(南明弘光元年)至1684年(永历年间)期间,先后收复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此诗为诗人在台湾期间所作,共八首。天鸡:即指鸡冠山。鸡冠山位于台湾省花莲县卓溪乡,主峰海拔1570米,是台湾第一高峰,因形似雄鸡而得名。
丹:红色。
恍如:似乎。
可似:像、仿佛。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林中的鬼怪或妖魔。
星散:星星分散,形容众多。
芙蓉:荷花的别称。
影团团:影子圆圆地围成一圈。
从容:不慌不忙。
中天:天空的中心部位。
万国:指全世界。
山河:指国家的疆土。
仰:敬仰,仰望。
赏析:
这首诗是郑成功在台湾期间所作,共八首,每首都是对一个自然景物的描写。这首诗描绘的是台湾的夜景,通过诗人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首句“唱罢天鸡夜尚漫”,诗人以“天鸡”代指时间,表示已经过了深夜。而“唱罢”二字则表示诗人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休息了。这句诗既交代了时间的流逝,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接下来,“东溟先显一轮丹”一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的天空。这里的“东溟”指的是台湾,而“一轮丹”则是形容月亮如同一轮红色的宝石一般,美丽而耀眼。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诗,“恍如火齐烧沧海,可似明珠捧玉盘。”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月亮的美丽。这里的“火齐”是一种珍贵的玉石,而“珠”则指的是珍珠。诗人将月亮比作燃烧着的火焰,照亮了大海;又将月亮比作捧在手中的明珠,璀璨夺目。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魑魅渐消星散散,芙蓉初照影团团。”这两句诗描述了夜晚的景象。这里的“魑魅”是一种传说中的鬼怪,而“芙蓉”则是荷花的别称。诗人用“魑魅渐消”来表达夜晚的宁静和祥和,用“芙蓉初照”来描绘荷花的美丽。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夜晚的欣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激。
“从容升向中天去,万国山河仰大观。”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里的“从容升向中天”象征着祖国的伟大和辉煌,而“仰大观”则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敬仰和钦佩。这两句诗既是对祖国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信念和决心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