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儒避贼南征日,皇帝行天第一春。
走到邓州无脚力,桃花初动雨留人。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相关推荐
【注释】 邓州:今河南邓县。西轩:指书房,亦泛指书斋。小儒:小官。“避贼南征”即躲避战乱而向南迁移。“皇帝行天”:喻皇帝的英明。第一春:一年之始。“走到邓州无脚力”,意谓因战乱而无法继续南迁。桃花初动雨留人:春风吹过,花瓣飘落,留下雨痕。 【赏析】 首句“小儒避贼南征日”,是说小儒(即书生)因为逃避贼寇而向南迁徙的那一天。“避贼”二字,道出了诗人当时的心绪和处境,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这里指作者与家乡的距离。一影来:形容身影孤寂地归来。白头:头发白了。更着:又加上。乱蝉:知了。催:催促。书生:读书人。身世:指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今如此:现状如何。倚遍:把身体倚靠着。周家十二槐:指洛阳城里的十二棵槐树。 【赏析】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十首,每首五句,每句七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瓦屋三间宽有馀:瓦屋有三间,空间足够宽裕。 2. 可怜小陆不同居:可惜小陆不能与你同住。 3. 易求苏子六国印:很容易就能找到苏子(即苏轼)的六国印,象征其地位和影响力。 4. 难觅河桥一字书:难以找到河桥上的一字之书,形容稀少或珍贵。 5. 小陆:可能是指陈与义的朋友或者同事,因为“小陆”可能指代一个特定的人物或群体。 6.
诗句: ``` 莫嫌啖蔗佳境远,橄榄甜苦亦相并。 ``` 译文: 不要嫌弃吃甘蔗的地方虽然遥远,因为橄榄既有甜味也有苦味。 注释: - 啖蔗佳境远: 吃甘蔗的地方虽然遥远。 - 橄榄甜苦亦相并: 橄榄既有甜味又有苦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食材的热爱及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甘蔗和橄榄的不同口感,展现了自然界食材的多样性。诗人用“莫嫌”一词传达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皇家卜年过周历,变故未必非天仁。 东南鬼火成何事,终待胡锋作争臣。 陈与义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历史时期,他通过《邓州西轩书事十首》这样的诗篇表达出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皇家卜年过周历,变故未必非天仁”一句,表达了对天命观念的认同,认为历史的变迁往往有其必然性,尽管这种变化可能带来不幸。然而
【注释】 邓州:地名,今河南省邓州市。杨刘: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西南。相:宰相。建中:唐德宗年号(780—805)。白首:指老年。同:一齐。将相:指宰相和军队将领。廉蔺:即廉颇与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五月:指六月,因五月有端午,故称五月。并门:两城相接的门户。 【译文】 杨州、滑州互相倾轧导致建中年间混乱不堪,现在不用等到白发苍苍也能同归。现在宰相和军队将军需要像廉颇和蔺相如一样廉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邓州西轩书事十首》中的一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不须夜夜看太白,天地景气今如斯(注释:不必每天夜晚都仰望月亮来寻找答案,现在天下的政治形势就像李白在月下吟诵的那样。) 2. 始行夷狄相攻策(注释:“夷狄”指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泛指敌人。“相攻策”即相互攻打的策略。) 3.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诏书忧民十六事,父老祝君一万年。 白发书生喜无寐,从今不仕可归田。 注释: 1、诏书:指皇帝发布的政令或命令。忧民:关心百姓的疾苦。十六事:十六项措施。2、父老:年长的乡亲。祝君:祝愿你长寿。一万年:形容时间长久,这里指希望国家繁荣昌盛。3、白发书生:年老的读书人。喜无寐:高兴得睡不着觉。4、可:可以,能够。归田:回到田野里务农。5、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邓州西轩写下的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范公深忧天下日,仁祖爱民全盛年:这里的“范公”指的是范仲淹(他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在任期间深为天下的忧虑所困。而“仁祖”是指宋太祖赵匡胤,他以仁德著称,治理国家非常得民心。这里强调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贤人都在他们的全盛时期关心天下和百姓的福祉。 2. 遗庙只今香火冷,时时风叶一骚然:这里的“遗庙”指的是已故皇帝的陵墓或庙宇,“香火”则指祭拜时燃烧的香烟
【注释】 诸葛经行:指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曾隐居南阳隆中,后来为蜀国丞相。夕风:夕阳。千秋:千年,形容时间之久。天地几英雄:世间英雄有几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邓州西轩书事时所写,抒发了人生短暂、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屈指可数的感慨。首句点明主题,次句描绘历史的沧桑,三句表达人生的虚幻和无奈,末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诸葛经行有夕风”,诸葛孔明(诸葛亮)曾隐居在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