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一字尧夫易,八十一篇扬子玄。
今古是非那复辨,仲尼尤不废韦编。
了斋自警六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本无一字尧夫易,八十一篇扬子玄。
今古是非那复辨,仲尼尤不废韦编。
注释:本诗为王安石的《了斋自警六首》之一。了斋,即王安石的书房。 尧夫易:《周易·系辞上》曰:“古之人无有遗行焉,其善皆不欲见诸外。”此之谓也。 八十一篇:指《周易》卦爻辞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故称六十四卦。《汉书·儒林传序》:“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扬子玄:指《淮南子·要略》。 仲尼:孔子。韦编三绝: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
注释: 文书难以书写,伏羲的书却是字外成篇。 赐也能分辨是非,一瓢居士只是愚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感叹自己的才学和智慧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体现。他通过对比伏羲的书法和自己的书法,以及自己在对待问题时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种内在的、非文字化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面对问题时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
【注释】 了斋自警六首:作者以自己经历的艰难,作诗警戒自己。 过时不易始为难,执处那知是变迁:过了这个时间,事情就不容易开始,而坚持做下去又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度尽千山无鸟迹,不劳传语报平安:走过了无数的山岭,却找不到一只鸟儿的踪迹;不必再派人去向远方的人传递消息,告诉人们一切平安无事。 【赏析】 此为诗人晚年之作,其时作者已年逾八旬,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艰辛坎坷之后,他深感世事之无常
了斋自警六首 手在何忧弓力强,巧穷那得必穿杨 手在何忧?弓力强,心无旁骛方显其强。古人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瓘此诗以射箭喻志,强调专注与决心之重要。"巧穷"句,意指技艺虽高,但若心不在,则难以达到极致。"太和有味",道出了生活的滋味在于品味人生,懂得生活之趣者,皆能领略其中之韵味。"谁识醒时是醉乡",诗人以此表达对清醒之时的困惑,暗喻生活中往往存在一种迷离之感
了斋自警六首 仲由行行终身诵,师也堂堂带上书。五柳却能知此意,无弦琴上赋归与。 注释:仲由(孔子弟子曾参的字,这里代指孔子)的教诲需要一生去学习和实践,老师的形象高大威严并时常携带书籍。柳宗元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了一个隐居生活的学者,他能够理解这种教诲的意义,并在没有弦乐器的情况下,通过赋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归乡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注释: 了斋自警六首 只说为山不说休,山成日夜水横流。 惜哉覆篑成迷复,只欠当初一掉头。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的自勉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只说为山不说休,山成日夜水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要放弃。就像一座山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达到山顶。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