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侂当权十五年,始终只被一私缠。
人心失尽天心怒,燎火炎炎故不然。
孤愤吟十三首
相关推荐
【注释】 桧:指秦桧,南宋奸臣。当权:掌权。始终:指十五年间。一私:指桧对金的妥协求和,以“私”字概括其政治主张。天心:天命、民心。燎火:大火。炎炎:燃烧的样子。然:同“燃”。不然:即不可。 【赏析】 这首七绝通过议论的形式揭露了秦桧投降路线的罪恶本质。全诗八句,前四句写秦桧当权期间的所作所为;后四句揭示其失败的原因。 第一句“桧侂当权十五年”,点出时间。第二句“始终只被一私缠”
孤愤吟十三首 金缯私许北方盟,君父前头却隐情。 今日祸胎从此始,罪浮孽桧与权京。 注释: 诗句解析: 1. “金缯私许北方盟”: - “金缯”指代金国或其统治者,“私许北方盟”表明有人私下向北方的金国或其统治者做出了承诺或协议。这里的“北方盟”可能指的是一种政治或军事联盟。 2. “君父前头却隐情”: - “君父”指代君主或皇帝,“前头”表示前方或前景
【诗句释义】 先帝正在享受盛德园的安乐,龙辇却驾临浙江边。 身为孤臣,泣血请愿,我请求把奸臣向天诉说。 【译文】: 先帝(汉文帝)正享受着盛世的恩宠,龙辇却驾临在浙江边。 作为一位被贬的大臣,我泪流满面地请求,希望把我的忠言献给皇上。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抒发诗人对朝政腐败的不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先帝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露了皇帝身边奸臣当道、贤臣受辱的现状
【注释】 孤愤:指《报任安书》。十三首,即《报任安书》的十三篇。《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好友任安的信,因司马迁在给朋友的信中倾诉自己对汉武帝的不满,被汉武帝以诬告罪判处宫刑。司马迁含冤受刑,但仍然坚持自己的节操和信念。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任孝文帝中书令、御史大夫时期写的。当时,司马迁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汉文帝的信任,而其同僚任安却多次上书诽谤武帝,司马迁忍无可忍,便借机上书
【注释】 《孤愤》十三首:汉贾谊作,共十三首。 国家元气:国运盛衰的根基。人材:人才。 稍露光芒:指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开始受到重用。 今日举朝皆妇女:今天满朝文武大臣都是妇女。 邦衡:指王邦衡,西汉御史大夫,因直言进谏得罪皇帝,被免职。 亦诚哉:也是对的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诗中通过“今日举朝皆妇女”和“邦衡此语亦诚哉”,揭露了统治者重用女性,排斥男性人才的黑暗现实
【注释】 扫:扫除;学法:学习佛法。啖(dan):同“啖”,用食物喂马;精锐:指军队的精兵锐将。直:简直、完全,此处作动词;坑:杀头。 乞斩:请求杀掉;三奸:指曹操、司马懿、司马师。尔:你;汝曹:你们。负:违背。斋黉(gōng):指学校。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当时朝廷中一些贪官污吏、奸佞小人的揭露与控诉之作。诗中以曹操、司马懿、司马师三人为例,说明这些人是朝廷中的奸人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无罪无辜窜逐人,几经大霈不沾恩: - 孤愤吟十三首:这是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的不满和冤枉被迫流亡的境遇。 - 无罪无辜窜逐人:指自己无辜被贬或流放,没有犯任何罪。 - 几经大霈不沾恩:历经多次降雨(喻指多次受到恩泽),但并未得到皇帝的青睐,未被赦免或提拔。 2. 更将改正张罗网,结尽千千万万冤: - 这里的“改正”可能指的是纠正错误或者改革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孤愤吟十三首 强买民田自噬肤,大家破尽为催租。 几多怨气冲霄汉,天欲无诛可得乎。 注释与赏析: 1. 强买民田自噬肤 - "强买"指的是强行征购或者强迫农民出售土地;"噬肤"则是形容这种行为对农民的伤害如同咬肉一般痛苦。 2. 大家破尽为催租 - "大家"指的是地主或豪绅;"破尽"意味着他们几乎将所有的财物都耗尽了用来支付地租
孤愤吟十三首 督帐行趋建业东,壮哉迎敌气如虹。 劝君猛舍一腔血,莫学檀公误乃翁。 注释:督帐,指的是古代军队的指挥部所,此处指高斯得在建业(今南京)东边督战的情景。“壮哉”表示对高斯得英勇形象的赞美。“迎敌”是指迎战敌军,“气如虹”形容气势磅礴,如同彩虹般壮观。“猛舍一腔血”意味着要勇猛地付出全部力量。“檀公”指的是唐代名将狄仁杰,因被冤枉而辞官归乡,后又被起用
孤愤吟十三首 乘桴颐浩元无策,进跸丰公妙达权。 宁死老身终不去,太皇此语可回天。 注释: 1. 乘桴:指乘船。颐浩,指刘裕。 2. 进跸:皇帝出行时,由侍臣引导车驾。 3. 丰公:即萧衍。萧衍是刘裕的侄儿,他掌握大权后,曾一度称帝于江陵,史称“侯景之乱”,萧衍在位三年后被废杀。 4. 宁死:宁愿死。老身:年迈之身。 5. 太皇:指萧衍,这里用其年号“天监”。 赏析: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能够看到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下面将简要解析这首诗: “覆按山陵挈累行”可能指的是皇帝亲自检查山陵的情景。在这里,“挈”意味着携带,而“累行”则可能是指携带着各种物品。这反映了皇权对陵墓的重视,以及皇帝亲自参与这种重要仪式的情况。 “金多季子橐赍轻”可能指的是某个人因为拥有较多的财富而显得较为轻松。这里的“季子”是一个古代的称呼,可能是某个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孤愤吟第十三首 囊封癸酉罄愚惷,第一亲征次守江。 啼得血流无用处,自怜弱步要丰扛。 注释:癸酉年(1370年),我被朝廷任命为江西行省参政,负责守卫江东。我听到百姓的哭泣声,看到他们流血却没有地方诉说,心中感到悲伤和无奈。我虽然身体瘦弱,但内心却有一颗强大的心,想要为百姓做出一些贡献。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创作的《孤愤吟十三首》之一。诗中通过描绘作者在守卫江东时听到百姓哭泣
注释: 1. 阜录新书:指收集整理的《汉书》。阜,大。 2. 幸已成:指《汉书》终于完成。 3. 名山藏去复传人:指《汉书》被收藏在大禹治水的名山——历山之中。 4. 毋令十载编摩苦:不要让我十年如一日地辛苦编纂和整理。 5. 竟与家书共厄秦:最终与我的家人书信一起被秦国所灭。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汉书》完成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首句“阜录新书幸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