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
洞庭春色/沁园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庭春色》并非一首现代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宋代词作。这首词以“沁园春”为词牌,由苏轼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作品背景:苏轼的《洞庭春色》创作于宋代,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怀旧情感的画面。开篇“楼锁葳蕤,桥通宛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繁茂与曲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昔日亭台”一句,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友情乃至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艺术特色:作为宋代词坛的巨匠,苏轼的《洞庭春色》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该词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玉色疑非酒”、“锦字亲裁”等,这些词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苏轼的词风豪放不羁,他的《洞庭春色》也不例外,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文学鉴赏:《洞庭春色》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也是对宋代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苏轼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此外,这首词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它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词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
《洞庭春色》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怀旧情感的宋代词作,它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反映。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深入了解和欣赏《洞庭春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学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