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下四望亭至东坡柳径访邠老不遇

北下四望岭,两山中旷平。
萦纡蟠径术,迤靡分沟塍。
林间樵汲路,垄外牛羊鸣。
落景急晚舂,浅泥闻耦耕。
馀红犹落落,高绿或亭亭。
柳间见衡门,攲屋尚峥嵘。
主人掩关去,春芜空复青。
论文挈儿曹,得句怀友生。
安得辋川翁,画此十幅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下四望亭至东坡柳径访邠老不遇》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下面,将更详细地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者简介
  • 张耒,字文潜,号东山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和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文学造诣深厚,尤其在词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 诗词原文
    北下四望岭,两山中旷平。
    萦纡蟠径术,迤靡分沟塍。
    林间樵汲路,垄外牛羊鸣。

  2. 诗词翻译

  • 向北下行四望岭,两山中间开阔平坦。
  • 曲折盘旋的小路,分界于田垄之中。
  • 林间传来樵夫的呼喊声,远处的田地上牛羊成群。
  1. 诗词赏析
  •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景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诗中的“林间樵汲路”、“垄外牛羊鸣”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农民耕作的场景,反映出作者对于劳动者辛勤劳作的尊重。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田园图景,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1. 创作背景
  • 张耒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遭遇挫折,因此他常常借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一次访问友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家田园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1. 文化影响
  • 张耒的《步下四望亭至东坡柳径访邠老不遇》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佳作,也是宋代田园诗的代表之一。它的出现,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的新途径。
  • 诗中蕴含的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参考,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学作品。

张耒的《步下四望亭至东坡柳径访邠老不遇》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它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体现,反映了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人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心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