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洛岸独游寄陈永宁

风雩感贤游,嘉节偶乘兴。
人稀好鸟语,麦秀春野静。
澄波漾清洛,游子渡明镜。
南山夜来雨,云日淡相应。
解鞍憩高柳,览物动新咏。
优游徒侣喜,丰熟蔬果盛。
官闲省文檄,俗古少喧竞。
乘闲辄独游,兹焉乐吾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日洛岸独游寄陈永宁》是张耒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作于宋代,通过描绘诗人在上巳日洛岸的独自游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深情寄托。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张耒,字文潜,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祖籍毫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其一生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变迁和艺术创作,留下了诸多传世之作。
  2. 诗歌原文:风雩感贤游,嘉节偶乘兴。人稀好鸟语,麦秀春野静。澄波漾清洛,游子渡明镜。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风景画。首句“风雩感贤游”暗示了诗人在特定场合(如上巳日)进行的活动或思考,而“嘉节偶乘兴”则表达了诗人因节日的喜庆和兴致而进行的出游。接下来,“人稀好鸟语”与“麦秀春野静”两句,分别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尾句以“澄波漾清洛,游子渡明镜”,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意境悠远的画面。
  4. 写作背景:张耒的《上巳日洛岸独游寄陈永宁》是在宋代的一个特定日子所写,可能是在上巳节期间,即古代农历三月三日的习俗日。这个节日在历史上有登高望远、祈求健康和长寿的传统。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可能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思的抒发。

《上巳日洛岸独游寄陈永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优美诗篇,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