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风雨初寒

栗冽已戒候,阴淡达朝昏。
出门无所诣,幽斋谁与言。
尘埃群书积,兴至时一翻。
呼儿具枣栗,时亦赖芳樽。
老肌畏寒苦,幸此手足温。
窗间有旧笔,得句时复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末风雨初寒》是宋朝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张耒,字文潜,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清新隽永。
  • 文学成就:张耒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宋诗的典范之一。
  1. 诗歌原文
    爱此庭下菊,萧萧何及时。
    郊原一秋暵,麦种待荣滋。
    今年真有秋,禾菽实累累。
    老农笑谓予,不复悯汝饥。
    桑榆可析薪,秋风可夜吹。
    晴明理罝缴,雉兔日已肥。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全诗通过描写田野秋景,传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特别是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 主题思想:张耒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宋朝,当时社会安定,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民们辛勤劳作,收获颇丰。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经历过战乱的文人,张耒对农民的生活充满了同情和敬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秋天的田野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张耒的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读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他的诗句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能够很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菊花”、“麦田”、“稻谷”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文字,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农民生活的赞美之情。

《九月末风雨初寒》不仅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歌,更是张耒对生活、自然和人性深刻思考的体现。通过欣赏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情以及诗人的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