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蕺采蕺蕺渐绿,蕺山昨夜雨沾足。
越女提篮入市中,论价不止金与玉。
开时花似荞麦花,亦能蔓生走长蛇。
龙肝凤髓久无味,却寻野蔌新矜夸。
声名在世多相忌,最厌薰莸同一器。
我歌采蕺非虚辞,采蕺歌中有深意。
采蕺歌
介绍
《采蕺歌》是明代诗人刘宗周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背景:
作者介绍:《采蕺歌》的作者是刘宗周。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浙江山阴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明代学者和政治家。刘宗周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及第,后历任行人、仪制主事等职。在面对朝政腐败和社会动荡时,他以直言进谏著称,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籍归乡。崇祯初年,他复出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帝意后再次辞官。
诗作原文:《采蕺歌》全诗如下:
上山采蕺留山阿,衱蕺下山日午蹉。
回首白云漫漫多,云中仙吏脱佩珂。 停骖独上舞婆娑,九秋鹤唳摇林柯。
孤亭高标白云窝,俯临万井如星罗。 悠然怀古山之陂,右军遗迹今苔莎。
蓬蒿是处少经过,叩门不见羊与何。 止留清池浴鴐鹅,旌干欲去道不呵。诗歌赏析:《采蕺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哲理的画面,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其中“回首白云漫漫多,云中仙吏脱佩珂”一句,形象地展现了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景象。“停骖独上舞婆娑,九秋鹤唳摇林柯”,则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历史背景:刘宗周生活在明朝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采蕺歌》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对正直理想的追求。
《采蕺歌》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更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采蕺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心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明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