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养直见贻二首

投闲久去大明宫,钟鼎山林兴已同。
但得眠云仍钓水,不妨抹月与批风。
颇能植杖闲为圃,尚欲临文学送穷。
烦子远来忘趼足,问言今作白头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苏养直见贻二首》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曹勋的作品,展现了作者与友人苏养直之间的深厚友情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介绍:

  1. 作品风格:《和苏养直见贻二首》是一首抒情的五言古诗,其风格质朴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闲适自在的追求。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与友人间的真挚友谊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创作背景:《和苏养直见贻二首》的创作背景是宋代,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曹勋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生活和思想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影响。这首诗可能是在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的书信中创作的,用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艺术特色:曹勋在《和苏养直见贻二首》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对仗的手法。如“投闲久去大明宫,钟鼎山林兴已同”一句,既表现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此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眠云”、“钓水”等,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4. 文化价值:曹勋的这两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承载着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和苏养直见贻二首》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理解。这些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以及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5. 影响传承:《和苏养直见贻二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作家都从这两首诗中汲取灵感,将自然美景与文人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学作品。曹勋的这首诗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人,更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

《和苏养直见贻二首》不仅仅是两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宋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喜爱古代诗歌和文学的读者来说,这两首诗是了解宋代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领略古代文人生活哲学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