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闲久去大明宫,钟鼎山林兴已同。
但得眠云仍钓水,不妨抹月与批风。
颇能植杖闲为圃,尚欲临文学送穷。
烦子远来忘趼足,问言今作白头翁。
”`
投闲久去大明宫,钟鼎山林兴已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长期远离朝廷的闲散生活,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投闲”指的是辞官归隐,而“久去大明宫”则表明了诗人对宫廷的疏远感。“钟鼎山林兴已同”中,钟鼎和山林分别象征着朝廷的权力与山林的清静,诗人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不再对权力感兴趣。
但得眠云仍钓水,不妨抹月与批风。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但得眠云仍钓水”意味着诗人可以在云上睡觉,也可以在水边垂钓,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不妨抹月与批风”则表现了诗人在欣赏月亮和清风时的悠然自得。
颇能植杖闲为圃,尚欲临文学送穷。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文化的追求。“颇能植杖闲为圃”中的“植杖”指的是依靠拐杖,而“闲为圃”则表明诗人在家中开辟了一个菜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尚欲临文学送穷”中的“临文学”可能是指学习诗词或写作,而“送穷”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意指在年底送走一年的厄运。
烦子远来忘趼足,问言今作白头翁。
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烦子远来忘趼足”中的“子远”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者亲人,而“忘趼足”则意味着他们在远方为生活奔波劳碌。“问言今作白头翁”中的“问言”是询问的意思,而“白头翁”则是一种年迈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问候,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衰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比宫廷生活与山野生活的不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即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译文:
在朝廷上久了就感到厌烦,我就像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一样,对朝廷的生活不再感兴趣。
只要能在云上睡觉,或者在水边钓鱼,我也不在乎抹掉月光和微风。
能够依靠拐杖种上菜园,我仍然想要学习写诗,把贫穷都送走。
请你远道而来,让我忘记长途跋涉的辛苦,问问我现在是不是已经老了?
注释:
1.投闲:辞官退隐。
2.钟鼎:古代权位的象征,常用来比喻高官厚禄。
3.山林:指隐居山林。
4.兴已同:兴趣已经相同,意指对官场生活不感兴趣。
5.眠云:指在云上休息。
6.钓水:指在水边垂钓。
7.抹月:涂抹月光,形容月光明亮。
8.批风:指轻轻吹拂的风,形容微风轻拂。
9.植杖:依靠拐杖行走。
10.闲为圃:在家中开辟菜园。
11.临文学:指学习文学知识。
12.送穷:古代有送穷习俗,意为送走厄运。
13.子远: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是家人称呼的亲昵称呼。
14.趼(jiǎn):脚上的老茧,比喻长途跋涉的辛苦。
15.白头翁:年纪较大、发白的老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