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守出后房丽人

方惭虚薄预时流,仍见娉婷恰上头。
檀口细能哦赤壁,羊醅喜为沃清愁。
当轩妙有眉宇秀,列屋尚谁庭院幽。
颇恨夜深人已醉,翔然翠袂挽无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曾守出后房丽人》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一首著名作品。以下是对该诗歌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曹勋,字公显,号松隐,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称。曹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参与了抗击金军的战争,并在宋高宗时期担任过重要职务。在靖康元年(1126),他与宋徽宗被金兵押解北上,并受到了徽宗的半臂绢书。随后,在建炎元年(1127)秋天,他又逃归南宋,并于南京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要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中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民族情感。

  2. 诗歌原文:方惭虚薄预时流,仍见娉婷恰上头。檀口细能哦赤壁,羊醅喜为沃清愁。当轩妙有眉宇秀,列屋尚谁庭院幽。颇恨夜深人已醉,翔舞何妨月下游。这首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邃的内涵和生动的描绘。首句“方惭虚薄预时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在时局中的无力感,但随后“仍见娉婷恰上头”又展现了他的才华与风采。第二句“檀口细能哦赤壁”则描绘了他饮酒时吟咏的情景,第三句“羊醅喜为沃清愁”反映了他酒后的豪放不羁。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将诗人的生活片段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3. 诗歌鉴赏:《和曾守出后房丽人》不仅展现了曹勋的诗才和生活经历,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如战争、政治和个人情感等。曹勋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和曾守出后房丽人》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曹勋这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色,也能对宋代文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