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碧琉璃,灵源杳不知。
寒通炼丹井,润接放生池。
钓叟相从处,仙翁有到时。
徘徊无所见,月艇去犹夷。
葛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安石的诗歌作品《葛溪驿》是一首描写秋夜驿站景象和引发乡思、感怀国事的七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 作者介绍
- 王安石生平与时代背景: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提倡变法改革而闻名,被后世尊称为“王荆公”。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晚期,政治动荡,经济衰朽,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安石的创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 诗歌创作时期:《葛溪驿》作于宋皇祐二年(1050年),此时王安石从临川前往钱塘,途经弋阳时有感而发。此段行程不仅体现了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旅途辛劳,同时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诗歌原文及鉴赏
- 诗歌原文: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无端起坐时欠伸,枕簟先凉夜晚永。风露入河静若秋,谁家新月到中流?遥想心期在何处,孤光自照邻人楼。
- 诗歌分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夜驿站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情和家国之思。诗中的“缺月”、“昏昏”等字眼渲染了夜晚的氛围,而诗人则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思绪飞扬,不禁回忆起远方的家人,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
- 诗歌主题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该诗的主题围绕着诗人在旅途中的所思所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诗中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 艺术特色:《葛溪驿》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用“乱”来表达心境的复杂,以及通过“无端起坐时欠伸”等细节描写,使得诗歌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同时,诗歌中的意境深远,如“风露入河静若秋”,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王安石的《葛溪驿》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着深沉家国之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内心体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理念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