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淬芙蓉色,寒波照眼明。
人间干莫尽,天上斗牛横。
剩有匡庐畔,双峰插紫清。
拟将欧冶子,西去问丰城。

《葛溪》

曾淬芙蓉色,寒波照眼明。人间干莫尽,天上斗牛横。

诗句释义 :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曾淬芙蓉色,寒波照眼明”描绘了秋天夜晚,月亮的残光映照着驿站的窗户,使得屋内灯火显得忽明忽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颔联“人间干莫尽,天上斗牛横”则转向对人间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无奈的感慨。尾联“剩有匡庐畔,双峰插紫清”则是写诗人在驿舍旁的风景,勾勒出庐山的秀丽与高远。

译文 :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他以缺月、孤灯和风露为背景,通过“寒波照眼明”这一形象化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深夜中的凄凉与不安。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家国大事的深切关怀。

赏析 : 此诗作于公元1050年 (皇祐二年)。当时王安石从临川去钱塘,途经弋阳,宿驿站中,秋声扰攘,悲从中来,作了这首诗。诗中“霜冷关山月”一句,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寒冷和月光的清冷,更通过霜冷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凉和孤独,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于个人前途的迷茫。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 : 驿站、秋夜、孤独、家国、忧国忧民、自然景观、意境深远。这些关键词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旨和氛围。诗中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精心安排和巧妙运用,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具画面感又富有深意的诗歌意境。这不仅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还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历史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 : 芙蓉色、寒波、干莫尽、斗牛横、匡庐畔、双峰插紫清。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加深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芙蓉色与寒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示了自然的美,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双峰和紫清则进一步突出了庐山的壮丽与高远,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深情描绘,更是一次对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王安石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深沉情感和崇高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