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不照地,群峰方障天。
行人听鸡起,鸟道接河悬。
远树犹藏雨,高城半出烟。
秋来无限思,牢落付山川。
【注释】
获鹿:县名,今河北省鹿泉区西。井陉道:古代关隘,在井陉县境内。三首:指诗的第三首。晓日:破晓时分的太阳。方障天:方:正。障:遮蔽。此指群峰高耸,遮蔽了初升的太阳。
鸟道:形容道路险峻,如同飞鸟过河那样。
远树:远处的树木。犹藏雨:仍藏着雨水,即还下着小雨。
高城:指高大的山峰。烟:云雾。
牢落:寂寞冷落,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获鹿途中所作,写旅途所见所感。
“晓日不照地,群峰方障天。”起句以晓日不照地来表现天色之早;以群峰方障天来表现山势之高。两句一“不”、一“方”,都用了否定词,却使句中含意相反相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照和映衬。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表现他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清晨的旭日还没有照临大地,群峰却已高高耸立,挡住了蓝天白云;大路虽然平坦宽敞,可是行人却只能听鸡啼而起行。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旅途上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联“鸟道接河悬”,是说山路陡峭,仿佛连河面也悬了起来,这是实写。而“行人听鸡起,鸟道接河悬”又可理解为:当人们听到鸡鸣起床时,就发现那山路好像直通天上一般,这就是虚写了。
第三联“远树犹藏雨,高城半出烟”,是写山间景色,也是实写。而“行人听鸡起”又可理解为:当人们听到鸡鸣起床时,就发现那山路好像直通天上一般,这也是虚写了。
末联“秋来无限思,牢落付山川”,是说随着季节的推移,自己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重,最后只有托付给这青山绿水了,这是实写。而“行人听鸡起”又可理解为:当人们听到鸡鸣起床时,就发现那山路好像直通天上一般,这也是虚写了。
全诗写景如画,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民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