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不极,飞雨浩无边。
日月皆归海,蛟龙乱上天。
櫩声通竹树,云影泛山川。
惨澹为霖意,安居独惘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并结合重点诗句作具体分析。

首联“晚风吹不极,飞雨浩无边。”意思是说:晚风刮得很厉害,但吹不散漫天的大雨;滂沱大雨像倾盆一般。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一幅暴雨来临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风雨变化的赞叹之情。这一句中的“飞雨”指的是阵发性的大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浩无边”则是指这场大雨的气势之大,无法用语言形容来形容它。

颔联“日月皆归海,蛟龙乱上天。”意思是说:太阳、月亮都被雨水吞没,而天空中却有如神龙般的电闪雷鸣。诗人运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将雷电与大海相比,形象地写出了雨势之大,表现了一种雄浑壮美的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激荡。

颈联“櫩声通竹树,云影泛山川。”意思是说:树叶被雨水打湿后发出的声响,如同竹木间相互撞击的声音;而云雾在山间浮动,仿佛是云影在山川之间流动。诗人以听觉、感觉为切入点,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惨澹为霖意,安居独惘然。”意思是说:虽然大雨如注,但我还是选择安居乐业,独自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诗人通过“惨澹”、“安居”、“独惘然”三个关键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又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

【答案】

译文:

晚风吹得很厉害,但吹不散满天的大雨;滂沱大雨像倾盆一般。太阳、月亮都被雨水吞没,而天空中却有如神龙般的电闪雷鸣。树叶被雨水打湿后发出的声响,如同竹木间相互撞击的声音;而云雾在山间浮动,仿佛是云影在山川之间流动。虽然大雨如注,但我还是选择安居乐业,独自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暴风雨的景象。首联“晚风吹不极,飞雨浩无边”,写狂风暴雨来势汹涌。“飞雨浩无边”是说雨势浩大无边无际,“飞”字用得极妙,把雨点疾疾落下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日月皆归海,蛟龙乱上天。”写雨后的景色,日落月升都回到了大海里去,天空中电闪雷鸣,好像蛟龙在乱舞一样。“櫩声通竹树,云影泛山川。”“櫩声”指树木上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云影”指云彩映照在山野上的倒影。“櫩声通竹树”是说树木上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响传到竹林里,“云影泛山川”则是说云彩倒映在山野中的影子飘过原野。诗人以听觉、感觉为切入点,描绘了自然景象。

颔联“日月皆归海,蛟龙乱上天”,写电闪雷鸣之后的情景。“飞雨”二字写出雨下得正猛。“日月皆归海,蛟龙乱上天”,是说太阳、月亮都被雨水吞没,而天空中却有如神龙般的电闪雷鸣。诗人运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雨后天空中电光雷鸣的壮观景象。

颈联“櫩声通竹树,云影泛山川”,写雨后山林的静谧。“櫩声”指树木上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云影”指云彩映照在山野上的倒影。“櫩声”与“云影”两词相呼应,既突出了声音与影子互相映衬、互为因果的特点,又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山林的美丽景象。同时,“通竹树”与“泛山川”两词又形成了一种对比,使得整联诗显得更加和谐统一。

尾联“惨澹为霖意,安居独惘然”,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惨澹”一词用得很贴切,既形容了大雨淋漓的场景,又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无奈。“安居独惘然”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想法。诗人虽然身处险境之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愿随波逐流、苟且偷生;而是选择安居乐业,独自面对困境。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刻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