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惬重阳后,黄花倍有情。
雨畦留骆赏,柳径得陶清。
背橹看乡县,倾杯隔弟兄。
谁知秋向尽,初访豫章城。

【注释】

野岸疏篱始见黄菊:野岸,指乡村的岸边;疏篱,指稀疏的篱笆;黄菊,指菊花。

目惬重阳后:眼睛感到满意在重阳节之后。

黄花倍有情:黄花,指菊花;倍有情,形容菊花更加有感情。

雨畦留骆赏:雨后的田间地头留下骆的观赏。

柳径得陶清:柳树的小路上得到陶渊明的清凉。

背橹看乡县,倾杯隔弟兄:背着小船去观看家乡的县城,隔着兄弟姊妹饮酒。

谁知秋向尽,初访豫章城:不知道秋天已经结束了,初次去访问豫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豫章:古郡名,汉初置,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五年(810)重阳节后游历赣江时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在重阳时节登高赏菊的喜悦心情,以及与友人共赏菊花、同饮美酒的愉快情景。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优美,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首句“野岸疏篱始见黄菊”,点出了“重阳”、“菊”两个关键词。“野岸”,指的是乡村的岸边;“疏篱”,则说明篱笆稀疏。这两个词为下文描写菊花作了铺垫。“黄菊”,指的是菊花,这里用“黄”字来形容菊花的颜色,突出其鲜艳夺目的特点。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秋日乡村边陲的图景,让人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盛开的黄色菊花。

接下来的句子“目惬重阳后,黄花倍有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后欣赏菊花的感受。这里的“目惬重阳后”,意思是眼睛感到满意在重阳节之后。而“黄花倍有情”则表示菊花更加有感情。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重阳节后欣赏菊花的喜悦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雨畦留骆赏,柳径得陶清”,继续描述了诗人在欣赏菊花时的环境和心情。这里的“雨畦”指的是雨水滋润过的田地,“骆”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柳径”则是指柳树旁边的小径。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在欣赏菊花的同时,还特意留下了一片雨后的农田供好友骆欣赏,同时漫步在柳树旁的小径上,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时光。

“背橹看乡县,倾杯隔弟兄”,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欣赏菊花过程中的愉悦心情。这里的“背橹”指的是背着小船;“看乡县”则是指远望家乡县城;“倾杯”则是指与朋友一起饮酒庆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菊花、举杯畅饮的美好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友谊和欢乐的氛围。

最后两句“谁知秋向尽,初访豫章城”,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结束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期待。这里的“谁知秋向尽”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秋天即将过去。“初访豫章城”则是指诗人初次来到豫州(今江西省南昌市),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对于友情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