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知府宗博

学省当年假佩绅,谁知家世有功臣。
朝班长忆倾鹓鹭,海角俱欣识凤麟。
坐抚斯民虽有道,细看此境本无尘。
自怜老马犹迷路,邂逅何妨一问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唐知府宗博》是宋代诗人许景衡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许景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该诗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许景衡:字少伊,世称横塘先生。从程颐学,为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宣和六年召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他在政坛上曾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包括请削三公权、论童贯不可用等。然而,这些举措最终导致他受到排斥。
  • 文学贡献:除了政治生涯,许景衡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唐知府宗博》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1. 诗歌原文
  • 《和唐知府宗博·其一》全文如下:了无声价继三豪,敢叹崎岖世路劳。纶阁文书惭润色,琳宫香火想焄蒿。鲲鹏变化谁能料,燕雀飞翻自不高。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和唐知府宗博》中的自然景物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如“纶阁文书惭润色”表达了对官场文字工作的无奈与辛酸;而“琳宫香火想焄蒿”则描绘了寺庙中香火缭绕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1.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许景衡在其政治生涯中始终不忘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这一点在《和唐知府宗博》中也有所体现。诗中通过描述仕途上的坎坷和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
  1. 艺术特色
  • 严谨结构:该诗遵循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语言典雅,对仗工整。
  • 情感深沉: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无论是面对官场的艰辛还是个人命运的波折,都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象征意义:诗中的某些意象,如“鲲鹏变化”、“燕雀飞翻”,不仅富有象征意义,还隐喻了作者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
  1. 社会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国家的未来担忧。
  1. 历史影响
  • 尽管许景衡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风骨和气节,也成为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唐知府宗博》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