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 · 春曲》是宋代诗人许棐创作的组诗,共七首。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感受。《三台 · 春曲》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也显示了作者对人生与自然和谐共存哲学的深刻理解。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诗歌原文
- 第一首: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霁轻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春是人间过客,花随春不多时。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
- 第二首: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 第三首:春是人间过客,花随春不多时。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 第四首:春是人间过客,花随春不多时。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霁轻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 第五首:春是人间过客,花随春不多时。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 第六首:春是人间过客,花随春不多时。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霁轻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 第七首:春是人间过客,花随春不多时。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 诗人介绍
- 许棐:字忱父,号梅屋,海盐(今属浙江省)人,宋理宗嘉熙年间隐居秦溪,仰慕白居易、苏轼等文学大家。他以写诗著称,留下了《梅屋诗稿》、《融春小集》等作品。
- 作品赏析
- 意境之美:《三台 · 春曲》展现了一幅细腻且动人的春日画卷,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 哲理之深:诗中的“人比花尤易老,那堪终日相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思,揭示了人类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无奈与感伤。
- 艺术之美:在艺术表现上,许棐采用了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春日早晨,感受到那份独特的美感与韵味。
《三台 · 春曲》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艺术之作。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深情的抒情,许棐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有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