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院

石径缘云艰复艰,不知萧寺驻林间。
馀香满袖花惊眼,空翠沾襟雨暝山。
早晚报衙蜂扰扰,友朋相和鸟关关。
我来亦被浮名缚,那得高僧一样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云院》是宋代诗人游少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游少游,字希卿,是宋代建昌军南丰的一名官员,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在孝宗隆兴元年中进士,后担任过庐陵县、通判南安军等职务,最后官至朝散大夫。他的一生以清廉著称,不畏权贵,曾因直言得罪郡吏而受到杖刑。游少游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其文学造诣也颇深,留下了诸多作品。其中《宝云院》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石径缘云艰复艰,不知萧寺驻林间。
    馀香满袖花惊眼,空翠沾襟雨暝山。
    早晚报衙蜂扰扰,友朋相和鸟关关。
    我来亦被浮名缚,那得高僧一样闲:
  • 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都富含深意,反映了游少游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情感。
  • 首句“石径缘云艰复艰”,描绘了诗人行走于蜿蜒曲折的石径上,周围环绕着缭绕不绝的云雾,表达了一种难以逾越的艰难和困惑。
  • “不知萧寺驻林间”则转入对寺院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静谧与祥和之美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
  • “馀香满袖花惊眼”描绘了花香袭人、沁人心脾的感觉,同时用“花惊眼”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在花香中感受到的震撼与惊喜。
  • “空翠沾襟雨暝山”则是对雨后山林景色的描绘,“空翠沾襟”形容雨后的清新空气与翠绿色彩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而“雨暝山”则暗示了天色已晚,雨意正浓。
  • 最后两句“早晚报衙蜂扰扰,友朋相和鸟关关”,通过对比官场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尾句“我来亦被浮名缚”,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虽然身处红尘却仍摆脱不了名利的枷锁,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那得高僧一样闲”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渴望,以及对于禅宗般淡泊生活的向往。
  1. 诗意赏析
  • 《宝云院》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篇,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游少游的人生态度与哲学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不满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诗中的“石径”、“萧寺”、“花”、“雨”、“蜂”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自然景观,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象征意义,引人深思。
  • 通过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比较,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 游少游的这首《宝云院》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画卷,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食粮。

《宝云院》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至今,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经典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