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开化李令光四首

我行阡陌间,苗麦已复青。
茅茨间新槁,鸡犬有和声。
不见吏索钱,田家得其生。
鸡犬亦肥字,不遭无事烹。
于斯可观政,岂在赫赫名。
父老亦相语,欢然就春耕。
官租及时了,卒岁乐无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程俱的《寄开化李令光四首》,是宋朝时期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而且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工作和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分析:

  1. 诗歌原文
  • 其一:“我行阡陌间,苗麦已复青。茅茨间新槁,鸡犬有和声。”
  • 其二:“不见吏索钱,田家得其生。鸡犬亦肥字,不遭无事烹。”
  • 其三:“于斯可观政,岂在赫赫名。”
  • 其四:“平生四方人,此乐真难并。”
  1. 诗歌赏析
  •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辛勤工作的肯定。诗人通过对田间劳作的农民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的敬意。诗中的“不见吏索钱”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封建统治的讽刺。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深深的乡土情感和对农民的尊重。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一种肯定和敬意。
  1. 诗歌背景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作者程俱身处官场,有机会接触到农村的生活。然而,他的心中始终怀念着那些远离都市喧嚣、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因此,他在闲暇之余写下了这首《寄开化李令光四首》,以此表达他对农村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深情感。

程俱的《寄开化李令光四首》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深情表达。它让我们看到了宋代农民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